第三节 引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6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引水工程
分类号: S279.2
页数: 3
页码: 265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水利工程设施的引水工程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水利 引水工程

内容

据清同治《广昌县志》载,广昌有引水工程44座,灌田最多是文下里(今甘竹)的穗墀陂达3700市亩(已毁)。这些古陂大多为柴木或干石砌成。
  1932年(民国21年)1月,苏区政府投资300元,动员18~50岁农民900人,用一个月时间,在新安乡石林坪修建高1.8米的干砌块石坝并开3公里长渠道,灌田1500市亩(后被冲毁)。1933年春,前山乡(今柯树)在横山修水陂1座,灌田200市亩。1945年全县筑陂13座。1947年全县筑陂9座。到1949年,全县有小型陂圳843处。
  1950年起,全县在各条河溪上利用地面迳流,按照农田高低,在河中作堰抬高水位,旁山开渠,遇水搭桥(渡槽),把水引向农田灌溉作物。在60年代和70年代用块石(大卵石)干砌或用混凝土“包饺子”。80年代用块石圬工坝或混凝土坝。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引水工程1971座,比1949年增加1129座。1953~1957年增103座,1958~1960年增404座,1961~1965年增217座,1966~1976年增173座,1977~1978年增116座,1979~1990年增115座。其中:有灌溉千亩以上引水工程5座;灌溉百亩以上引水工程128座;灌溉百亩以下引水工程1839座。从现状看,凡灌溉百亩以上引水工程质量都较好;百亩以下的都是柴木结构,极易遭受洪水冲垮,一年内要修复三四次,今后要改造更新成为永久性的建筑物。广昌水利工程以引水为主,是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因境内东、南、西陡峭山岭和深切河谷相间,河溪密布。
  重点引水工程介绍大禾引水工程位于赤水镇大禾村的中寺港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坝高4米,坝长40米,系干砌块石外包混凝土结构。渠道长5公里,引用流量0.1立方米/秒,灌溉赤水镇大禾、杨坊村农田,共1000市亩。发电装机28千瓦(现已失用)。1958年10月开工,1959年7月竣工。
  石上引水工程位于甘竹镇朝华村,坝址座落于千善乡高洲村石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坝高3米,坝长38米,系干砌块石外包混凝土结构。渠道长13公里,引用流量0.3立方米/秒,灌溉甘竹镇朝华、图石、龙溪村农田,共2000市亩。1965年5月开工,1966年4月竣工。这条干渠由于旁山环绕,漏水较大,险段较多,急待加固。
  新湖引水工程位于新安乡立新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坝高4米,坝长20米,系浆砌块石结构。渠道长12公里,引用流量o.l立方米/秒,灌溉新安乡立新、下湖村农田,共1000市亩。发电装机由原来12千瓦更新为40千瓦。1965年7月开工,1966年5月竣工。渠道中段的鸬鹚渡槽横跨广(昌)宁(都)公路,高13米,长120米,是广昌最高最长的一座渠系附属建筑物。但由于长久失修,管理不善,失去灌溉效益。
  吴坊引水工程位于头陂镇龙虎村,坝址座落在柯树乡柯树村吴坊,经过长720米隧洞,进入头陂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坝高3米,坝长32米,系混凝土结构。引用流量0.5立方米/秒,渠道长13公里,灌溉头陂镇龙虎、山下村农田,共1200市亩。渠道中段利用50米的自然落差,装有2套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972年10月开工,1975年10月竣工。1990年5月兴建—座装机2套55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二级电站投产。
  尤鱼引水工程位于甘竹镇樟树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坝高3.5米,坝长36米,系干砌块石外包混凝土结构。引用流量0.2立方米/秒,渠道长4.5公里,灌溉甘竹镇樟树村农田1000市亩。1976年11月开工,1979年4月竣工。
  广昌县1990年引水工程情况表单位:座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