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林业场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60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林业场站
分类号: S732
页数: 5
页码: 252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林业场站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林业 林业场站

内容

第一节翠雷山垦殖场 1957年12月,各山区建设队,属小型国营农垦企业.1958年1月12日在苦竹镇洽港成立翠雷山垦殖场,职工192人。同年8月,场部迁苦竹镇,辖洽港采育场、潘田农场、苦竹水运队等9个下属单位。当年上交利润1.5万元。
  1959年10月,与南丰县长陂垦殖场合并,改称江西省国营南广综合垦殖场。1960年3月恢复翠雷山垦殖场。1961年9月将古竹、大陵、尧山3大队划出成立尧山人民公社。1962年苦竹镇永丰高级合作社将93250亩山地、281,亩农田卖给垦殖场。1966年1月尧山公社并入,1969年1月场社再次分开成立苦竹人民公社。1970年苦竹公社又复并入,成为政企合一的综合垦殖场。1984年9月实行政企分设,成立苦竹镇人民政府。翠雷山垦殖场仍为县属小型国营农垦企业,辖洽港、严坑、北排3林场和5工厂、1农场以及电力管理站、汽车队等14个单位。
  1958~1990年完成林木育苗面积1365.68市亩,造林面积60496市亩,幼林抚育133487市亩次,天然次林改造40359市亩,毛竹抚育18157市亩,垦复油茶山I409市亩。生产木材26.1511万立方米,毛竹228.3439万根;给国家上交木材11.7923万立方米,毛竹179.0498万根。木竹二次加工的工业产品有胶合板1.9511万立方米,造纸1.9544万吨,缝纫机台板27.46万块,工艺漆筷178.24万付,松香0.2898万吨,松节油0.05817万吨,木芯32.6万只,木制品10.17万件,火柴梗0.07万吨,火柴合1.29万套,贴面板43.8立方米。
  至1990年底,全场经营山林面积8.9万市亩,活立木蓄积量39491立方米,毛竹蓄积量206153万根。木材、毛竹价值1亿元。建筑面积5.245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净值670万霾,流动资金105万元,年销售收入1212万元。有职工1002人,其中林业工人255人。
  第二节国营林场一、龙井林场 1958年8月在西港(今高虎脑乡赤岭下)建立。国有林地10035市亩,征收西港、下坪(今石岌)、招禾、驿前公社船烟4个大队山林面积34965市亩。职工459人。1958~1964年育苗17.50市亩,造林7800市亩,幼林抚育7000市亩次。生产木材1.7万立方米,毛竹5.6万根。当时重砍轻造,造而不管,致使荒山、采伐迹地逐年增加,木材生产任务完不成。1964年12月被迫迁场赤水公社石良河口,经营上坪、石良大队合同山面积3.78万市亩,国有林3200市亩。合同山有效期为50年(1965~2015年),山价分成二八开,即集体20%,龙并林场80%.山价分成仅限于人工林,而夭然成林山价100%归集体,林木由林场采伐支配。
  至1990年底,全场共育苗70市亩,造林1.61万市亩,幼林抚育4.8万市亩次|生产木材3.2万立方米。地销利润9.43万元,上交税金20.02万元。现有山林面积1.3077万市亩,活立木蓄积5.6017万立方米。固定资产17万元,林场建筑面积0.38万平方米。全场职工76人,分设中田、河口、小九安3个林业队。有职工子弟小学1所,瞭望台3座,汽车1辆。林区公路12.8公里。
  一、东华山森工林场 1958年10月在新安公社五星新屋里建立.1961年冬迁苦竹大陵,经营山林面积3万市亩,职工30人。因重砍轻造而于1968年迁柯树公社塘背大队。1973年迁前山大队,经营塘背、前山大队合同山1.314万市亩,农田9市亩.合同山有效期:未更新的山地20年,更新造林山场30年.山价分成集体30%,林场70%。只限于人工林分成,天然林山价100%归集体。林木由林场采伐、支配。
  1969~1990年,全场育苗46.70市亩,造林1.3747万市亩,幼林抚育4.7821万亩次。生产木材110.1万立方米,其中人工间伐林500立方米。地销利润收入24.46万元,上交税金57.6万元。
  1990年底,有山林面积1.0877万市亩,活立木蓄积3.0962万立方米。固定资产14万元.有职工57人,林场建筑面积0.35万平方米。有水电站、锯板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各1个。汽车、小四轮各1部。林区公路11公里。
  三、旴江林场 1963年7月23日建立。征收大塘、长桥2个公社山林面积4.5万市亩。凡属8厘米以上的林木折合材积计有11104.77立方米,毛竹1.58万根。采伐时按当时山价标准,逐年归还大塘、长桥公社有关大队,山价54719.26元。荒山与天然次生林无偿归国营林场所有。
  1964年有职工48人,83.3%为赣州下放知识青年。1964~1970年着重荒山造林绿化基础建设,年均营林投资3.5万元,无收入。1971年转入天然稀疏残次林皆伐更新造林,当年生产清山材475立方米,年产值3.34万元。
  1980年建立杉木初级种子园126.40市亩。收集来自湖南、福建省以及赣州地区全南、瑞金、石城、广昌等县优良杉木无性系411个。
  1981年开始人工林杉木间伐,当年生产杉皮篙0.0319万立方米,年产值5.6万元。
  1964~1990年,共采集林木种子1343.5公斤,育苗189.2市亩,造林1.9823万市亩,幼林抚育5.6634万亩次。生产木材1.3418万立方米,其中人工间伐林0.1235万立方米。建立初级杉木种子园716.44市亩。1981年被赣州地区定为河东片杉木良种基地。1984年列为林业部、省联营杉木良种基地,并被评为抚州地区林业生产经营先进单位。
  1990年底,全场有山林面积3.2865万市亩,活立木蓄积12.61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3%。有职工83人,固定资产42-3万元,建筑面积0.25万平方米。有汽车3辆,小四轮1部,木材厂1个,林区公路6公里。
  四、高虎脑林场建于1989年10月。现有山林面积1.3344万市亩,活立木蓄积量4.99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4.5%。有职工12人,固定资产5万元,建筑面积0.036万平方米。
  第三节林业站 1953年设甘竹森工采购组.1956年设头陂森工采购组、赤水林业工作站。1962年由森工采购组改称为森工采购站,增设尖峰、长桥2森工采购站。1968年一律更名为林业管理站。1974年设驿前林业管理站,1981年由.林业管理站改称为林业中心管理站。
  1971~1984年,全县各站收购木材20.39万立方米,地销木材3.56万立方米,有育林资金32.72万元,实现利润68.34万元,上交税金34.54万元。
  1984年赤水、头陂、甘竹、尖峰、长桥、驿前6个林业中心站共有建筑面积4426平方米,固定资产15.56万元,职工44人。
  1990年底,全县共有16个林业站,职工149人,固定资产39.7万元,建筑面积达0.6581万平方米。
  第四节其他一、苗圃、林科所 1950年10月在芰田乡沙港上建立森林苗圃,职工3人,农田17.5市亩,每年约1万元经费,来源于省林业厅。1955年在苦竹设分圃。1957年森林苗圃改为中心苗圃,有农田75市亩,下设长桥黄泥排、新安鸬鹚、赤水小坑、回辛4个分圃,职工9人,其中技术员1人。育苗土地就地租赁付田租,免公粮,年均育苗60余市亩,占全县育苗任务96.3%。
  1960年11月苗圃为林科所下设的组。1961~1963年营造梨园65市亩,李园7市亩,板栗园50市亩,桃园4市亩,桔园30市亩,杉木速生丰产林2市亩,油茶丰产试验林3市亩,培育草木本花500余盆。
  1964年11月恢复县森林苗圃,设沙港上,职工16人,旱涝保收农田25市亩。
  1969年2月,县苗圃改为县园艺场,设顺化渡(今林药厂址)。计有土地面积148市亩,其中山地120市亩,职工25人,技术干部1人。
  1984年11月恢复县苗圃,设苦竹大陵荆岭(原共大苦竹分校旧址),培育出大量苗木,满足全县造林需要。
  1990年止,全圃有职工24人,经营山林面积0.0357万市亩(其中农田150市亩),活立木蓄积0.0266万立方米,建筑面积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01万元。
  一、木竹转运站木竹转运站1958年11月建立于顺化渡吁江东岸,职工多时162人,水运工占89.5%。辖3个水运中队以及篾缆厂、锯板厂、养猪场。
  1958~1984年基建总投资24.14万元。建筑面积6797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
  1986年开始取消水运后,实行全面转产,剩余人员分别从事商业和林副产品生产,但由于经营不善,至1989年止,总产值仅46.5万元,亏损达4万元。
  至1990年底,在编职工43人,固定资产14万元,建筑面积0.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737平方米),机械设备:龙门带锯2套,圆盘锯板机2台,25匹马力柴油机2台,24匹马力机动拖轮—艘,60立方米水塔1座。单面压刨、木工安全平刨各1台。
  转运站1972年被评为赣州地区国营木材生产先进单位。1979年获省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