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松毒蛾、松梢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600
颗粒名称: 松毛虫、松毒蛾、松梢螟
分类号: S732
页数: 1
页码: 251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林政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林政管理 病虫害防治

内容

松毛虫、松毒蛾、松梢螟主要为害马尾松。防治始于1958年6月。城(南城)于(于都)公路广昌境内段,虫口密度20~140只/株。县林业技术干部与头陂、城关、甘竹等区工委干部一道发动群众上山捉虫除茧及点诱蛾灯捕杀,声势之大、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仅头陂、西港、锡坊、汉岗、龙虎、龙港等6个乡,8天捉虫摘茧0.65万公斤。县人民政府规定,农民捉到0.5公斤虫茧记1个工分,参加年终分配。小学生捉到的则由头陂林业站付给现金。当年秋赣州地区林管处在瑞金召开松毛虫防治经验交流会,广昌县受嘉奖。
  1958、1968、1981年3年,松毛虫、松毒蛾大发生期。防治面积57万市亩次,其中严重为害面积7万市亩。株均虫口密度200只。虫害区以头陂、新安、甘竹、沿江公社为重点。这3年计施放烟雾剂10吨,666粉0.25吨,敌敌畏1吨,白僵菌粉炮200吨,县林垦局支出森防金5万元(省林政处下拨烟雾剂、666粉、敌敌畏不含)群众捕捉松毛虫0.505吨,摘茧诱蛾0.141吨,摘卵块0.881吨。
  1960年始设测报点,到1975年有顺化渡、清水2个测报点,1976年后,以县林药厂为中心测报站,同时在旴江林场、沿江、甘竹、头陂、赤水、杨溪、尖峰、千善公社各设了1测报点。营林员兼任测报员,每年测报8次,从而准确掌握各地松毛虫常发区的虫情,为消灭松毛虫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1976年县林科所白僵菌车间投入白僵菌粉炮批量生产后,对松毛虫的防治进入生物防治的新阶段,虫口杀灭率高达95%以上。1981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县林业局林政股明文规定营林员施放一枚白僵菌粉炮者,补助营养费0.008元,农民补助0.02元,概由林业站、国营林场代付。此外,每年由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调拨给其他县(市)林业局白僵菌粉炮1.5万枚(0.5公斤一枚)。1978~1984年,每年发射白僵菌粉炮1.6万枚。
  1985年起,继续施放药物杀虫和进行人工捕捉,至1989年,共捕捉松毛虫十余吨,施放白僵菌十余吨,烟雾剂3吨,防治面积达44055市亩,有效地控制虫害的蔓延。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