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及其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592
颗粒名称: 一、病害及其防治
分类号: S732
页数: 1
页码: 250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林政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林政管理 病虫害防治

内容

杉松苗根腐病、白绢病、猝倒病危害面积年年有,约占年杉松苗播种面积的10~40%。县森林苗圃及社、队苗圃,常以拔除病株,加强苗木田间管理,散施生石灰、喷洒波尔多液或石流合剂防治,效果甚佳。1985~1990年,在驿前发生马尾松白绢病、杉苗根腐病共0.5公顷。
  炭疽病、煤污病主要为害杉木林、油茶林。1979~1982年,病害面积441市亩次。县林科所、东华山林场,一般在林中低洼地带挖沟排水、全垦深挖,每株施撒生石灰250克,施肥、喷洒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治,收效较显。
  松落针病、赤枯病主要为害马尾松林。1979~1982年,病害面积165亩次,其中轻度为害面积80市亩,中度为害面积80市亩,严重为害面积5市亩。
  叶斑病主要为害栲类、油桐、乌桕。1979~1982年,病害面积161市亩次,其中轻度发病面积12市亩,严重发病面积34市亩。
  青枯病主要为害油橄榄。1976~1984年,病害面积10亩次,县林科所采用挖除病株烧毁、撒生石灰病区消毒以及定期、定点喷洒甲基托布津防治,效果甚微。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