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子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564
颗粒名称: 三、种子基地
分类号: S72
页数: 2
页码: 234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造林育林的种子基地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造林育林 种子基地

内容

1957年,县赤水林业工作站和县森林苗圃在城关镇吴家岭建立板栗种子基地,共50市亩,年产4000公斤种子,为县建种子基地之始。
  1958年秋,县林业局相继在芰田公社沙子岭、清水和头陂公社锡坊、龙虎、汉岗建立马尾松种子基地共5000市亩,年产1250公斤种子。基地内马尾松林,不修枝打桠,不砍枝伐树,采摘松球果。在尖峰公社东营大队建油茶子基地616市亩,年产珍珠子油茶良种10,00~2000公斤。在赤水公社石良大队的东西坑、杉田、中田、谢金坑,建杉木种子基地1500市亩,年产200~300公斤种子。除满足县内育苗、水土保持林直播马尾松用种之外,还支援宁都、兴国、赣县等缺种县。
  1975年县林科所被赣州地区林科所列为杉木初级种子园河东片协作单位。始建人工林杉木种子园。优良单株无性系做接穗,用切接与皮接法嫁接,采用顺序错位排列法培育良种。从此,结束天然林采种,进入科学人工林育种新阶段。当年嫁接种子园30市亩。1976年21市亩、1977年34.8市亩。1978年完成嫁接建园104市亩。95个无性系、优良单株无性系分别来自湖南的桃源县、福建的金山和石城县洋地、全南县兆坑、小叶山东、龙南县棋棠山、九连山夹湖、瑞金县锦江垦殖场以及县内吁江、苦竹、尖峰、石良河口。
  1978年,最早建园的无性系杉木开花结果,采杉木球果100公斤,收15个家系种子32公斤,出子率3.2%。
  1980年,吁江林场列为赣州地区林科所杉木良种培育攻关项目协作单位。至1982年止,营建杉木种子园229.9市亩。其中收集区面积201.4市亩。3个区共收集省内外优良单株411个无性系。
  1982年,吁江林场种子园最早的101个无性系杉木母树试花结果,采球果125公斤,收种子5.5公斤,出子率4.4%。是年,县林科所吁江林场共营建杉木种子园604市亩,共收集492个无性系。
  杉木种子园产量表单位:公斤 1982~1984年,实现杉木良种育苗自给有余,还为中国林业科学院、省、地林科所,提供子代测定育苗种子121公斤,计250家系。
  1985年,吁江林场种子基地扩大到1200市亩,被列为部、省联营项目。至1990年止,全县经营种子基地已扩大到1952市亩,采收杉木球果94.629吨,生产杉木种子3.7518吨。其中1.319吨专供省地林科所育苗用。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