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劳动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4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劳动力
分类号: F321
页数: 2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劳动力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生产条件 劳动力

内容

清道光元年至同治八年(1821~1869年),广昌人口突破32万之数,户均超过10口人。人多,劳动力多而耕地少,一切荒地,“皆视其宜而垦之”,“靡有遗地”①(①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风俗志》)。
  民国时期,兵祸匪患,抓兵捉碣,反复折腾,广昌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其中,18~45岁青壮年男劳动力减少尤为显著。而民间习俗,妇女不参加田间劳动,农业劳动力短缺,因此荒山荒地逐年增加。
  广昌县民国时膏壮年男劳动力减少状况表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妇女均参加劳动,劳动力迅速增长。1990年劳动力总数比1952年增长81.38%。
  广昌县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表广昌农村劳动力历来以务农为主,1984年起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者日益增多。
  广昌县农村劳动力社会分配状况表单位:人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