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311
颗粒名称: 一、金属矿
分类号: P942
页数: 2
页码: 101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自然资源的金属矿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自然资源 金属矿

内容

钨矿分布在苦竹。含矿主要层位于前泥盆系,岩性为千枚岩、片岩、石英砂岩。含矿石英脉主产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中。矿床为高温热液型,矿化面积1.92平方分里。5厘米以上矿脉86条,其中80厘米以上者3条。一般脉距20~40米,矿脉长200~400米,最长840米,走向北东。
  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闪锌矿、白钨矿等。
  钛铁砂矿分布在头陂。为冲积砂矿,含矿层位底部砾石层,下部含砾粗砂层,中部砂砾石层,上部细砂、粘砂土,属河流冲积相。
  该矿层共10层,达工业要求的有6层,主要矿物为钛铁矿,次要矿物有铌钽铁矿、锡石、独居石、电气石、绿帘石、柘樵石、十字石、磁铁矿、褐铁矿等。
  锌铅铜矿分布于水南圩乡。为中温热液型,矿体呈脉状产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中,出露长100米,厚5~10米。上部富含铜锌,向下则铅含量较高,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宋代即在此开采过,1953年亦曾在此试采。
  金、锡、钨等多金属矿县城附近至长桥、水南圩乡、千善乡一带有伴生金矿点和金矿晕。一处金矿晕是由含金热液型铜矿引起的,其中除自然金、辰砂外,尚含方铅矿、黄铜矿。另一处则有自然金、辰砂、锡石、黑钨矿、白钨矿、辉义矿。其它余晕有待进一步查明,特别是黎川至广昌南东一带,据区域重砂结果,重矿物中含有独居石,磷钇晕中发现有毒砂,分布广,含量个别达Ⅱ级。同时晕区内的矿物组合较为复杂,且含有自然金、辰砂、锡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铌钽矿分布于苦竹、长桥、吁江、头陂、赤水等地。为花岗伟晶岩型,广泛出露,多为前泥盆系变质岩,局部混合岩化。
  苦竹新山矿点东为珠坑岩体,有铌钽矿化;西为杨渡岩体,普遍有红长石化。含矿伟晶岩体位于上述两岩体之间的变质岩中。矿化面积4平方公里,分南、中、北三个脉组,每组带长1000~1400米,宽30~200米,单脉长300~700米,厚1~5米不等。主要矿物有铌钽铁矿、细晶石;伴生矿物有独居石、告石、泡稀矿、黑稀金矿等。
  苦竹珠坑矿点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呈小岩株状产出,普遍有微弱的云英岩化及钠长石化。近地面10米均风化,矿化面积0.168平方公里。主要矿物铌钽铁矿。
  长桥矿点包括长桥以东花岗岩内较密集带、长桥以西的老虎段区。东有矿脉两百余条,呈北北东走向,延长15米至数百米。最长350米,宽20米至数米;老虎段一带有岩脉数十条,长数百至数千米,宽数米至二三十米。
  头陂矿点发现厚度大于30厘米的含矿伟晶脉55条,有规律地平行组成带出现。可分西港、冷井、里坑、寨头一仙桃山、河源5个组。脉长一般50~200米,有达600米,宽0.3~10米,一般1~6米,最宽者10~20米;厚度一般。有用矿物:钽铌铁矿、细晶石、黑钨矿、锂辉石、绿柱石、硅铍石、金绿宝石、含锡钽石等;共生、伴生矿物: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玉矿等;脉石矿物:石英、斜长石、微斜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等。
  石梁矿点花岗伟晶岩形态复杂,成组成群呈现。脉组在平面上向东西两端分散。脉幅变小,向上合并变大。脉带长达3000余米,为小而富矿床,但矿化不均匀、不稳定、储量少,且岩石为半风化及原生岩,硬度较大,不利开采。
  稀土据勘探,分布在甘竹与干善乡交界处,绵延五、六里的山中,储量丰富。新安乡五星白云山至下湖兴隆庵一带和柯树乡三街村至长岭一带也有分布。含有铜、锑、镨、铵、钜等17种元素,稀土元素占5.7%左右,有开采价值。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