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28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42
页数: 11
页码: 93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自然资源的土壤植被、水、植物、动物等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土壤植被一、土壤成土母质县境内地层从古老变质岩系到第四系红色粘土沉积物均有分布。岩性分布概况是:河谷阶地为近代河流冲积物;二、三级阶地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土,低丘陵地区主要是紫红色砂砾岩、泥页岩、红砂岩;中高丘和低山地区多变为变质岩,其次是花岗岩。
  水稻土长期种植水稻,是广昌主要农业土壤,面积214451市亩,占土壤的10.28%。其中:淹育型水稻土,面积2420.7市亩,占水稻土的1.13%,分布于丘陵、山地的排田和梯田;潴育型水稻土,商积201413.2市亩,占水稻土的93.91%,分布于河两岸的段田、丘陵的垄田、山地中下部的排田和梯田;潜育型水稻土,面积10198.6市亩,占水稻土的4.76%,分布于河谷平坦洼地,丘陵山区垄田和坑田的下部;测渗型水稻土,面积418.5市亩,仅占水稻土的0.2%,分布于垄田上部,河谷平原的低斜地段。
  水稻土以头陂为最多,占13.14%;次为沿江、甘竹、尖峰,均占10%以上;赤水、塘坊(含大株)、驿前等均占7%以上;长桥、新安、高虎脑、杨溪、千善、水南、柯树等都在5%以下;苦竹最少,仅占2.33%。
  广昌县地层分布情况表潮土是由河流泥沙冲积,经耕作熟化而成的旱地。零星分布于河溪两岸阶地,面积2750带亩,占土壤的0.13%,占旱地的13.7%,主要种红薯、大豆和油料。沿江乡最多,占30.91%;头陂、新安、赤水、尖峰、长桥、甘竹均占10%左右;千善、塘坊(含大株)最少,都在6%以下。
  紫色土分布于中低丘陵地区,由紫色岩石风化发育而成,分酸性、中性、石灰性三个亚类。面积254267市亩,占土地的12.19%,其中248921市亩为山地,占全县山地的13.4%;5346市亩为旱地,占全县旱地的25.6%。仅6个乡镇有分布,沿江乡最多,占33.1%;次为赤水,占26.34%;甘竹、新安占18.03%和17.64%;头陂、苦竹很少,只占3.2%和1.6%。
  红壤土层深厚,是缺磷少钾的酸性土壤。面积1574979市亩,占土壤的75.51%,其中1563074市亩为山地,占全县山地的84.5%;11905市亩为旱地,占全县旱地的59.8%。红壤遍布全县,以尖峰、苦竹、塘坊(含大株)最多,占11~12%;次为头陂、驿前、高虎脑等占6.8~8.7%;柯树、赤水、杨溪、长桥、水南、千善、甘竹、沿江等都在5.5%以下;新安母少,仅占3.34%。
  山地黄壤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为酸性土,面积39440市亩,占全县土壤的1-89%,全属山地。占全县山地的2.1%,仅6个乡镇有分布,以塘坊(含大株)占55.51%为最多;次为尖峰,占26.18%;驿前占7.03%;高虎脑、水南圩、苦竹等均在5%以下。
  水田养分及分布全县水田养分(1981年土壤普查测定数据);氮,中量以下占50%;钾,低量占47.7%,中量占42.8%,共占90.5%;磷,速效磷的丰、中、缺比例为4:3:3,有58.6%水田属中量以下;PH值,微酸性、酸性占水田的95.6%。全县水田缺钾普遍而严重,缺磷及含量不足也占相当比重,尤以低产田普遍缺磷。氮磷钾比例失调,且普遍偏酸。
  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三项的分布:高养分区有尖峰、柯树、千善、苦竹、驿前5个乡镇,三个项目的高量级约占so%以上;头陂、杨淇、塘坊、长桥、水南圩等乡镇为中养分区,三项中有两项高量占40%以上,一项在30%以上。低养分区包括新安、赤水、贯桥、甘竹、吁江等乡镇。
  速效磷的分布:高养分区有杨溪、高虎脑、长桥3个乡,高量占60%;中养分区有赤水、塘坊(含大株)、尖峰、柯树、水南圩、头陂、千善、沿江、苦竹9个乡镇,高量占40%以上;低养分区有新安乡、驿前、甘竹镇。
  速效钾的分布:高养分区有尖峰乡,高量占36.7%,中量占61%;中养分区有苦竹、千善、长桥、高虎脑、赤水5个乡镇,中量占60%左右;低养分区有柯树、头陂、新安、甘竹、杨溪、驿前、塘坊(含大株)、水南圩、旴江9个乡镇。
  全县水田中,高肥田18518.6市亩,占水田的8.6%;中肥田144452.8市亩,占67.4%;低肥田51479.6市亩,占24%。
  一植被二、 植被植被区划低山和高中丘陵地区,主要有马尾松、杉树、木荷、栎类、油茶、毛竹等针阔叶混交林与灌草之类、马尾松、草灌以及零星分布的果树等。
  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植被以矮灌木、冬茅、铁芒萁为主。覆盖度在90%以上。
  500~800米低山地区,植被以马尾松、杉树、油茶为主(部分人工纯林),次为荷、枫、槠、栎类、黄檀、樟树、继木、毛竹林等;地被物以铁芒萁,冬茅、硬骨草为主。覆盖度较低,一般50~70%。
  2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次为杉、荷、继木、樟树、果树、茶叶、映山红、胡枝子、茅草等。
  覆盖率广昌森林覆盖率为51%。森林集中分布在县境东西两侧和南部边沿山区,包括苦竹、柯树、高虎脑、塘坊(含大株)、尖峰、水南圩等乡镇,占森林覆盖的60%以上。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2%,在林用地中,有林地占78%,无林荒山占22%。
  第二节水一、地表水全县各保证率总来水量,见本卷第二章第二节径流。
  广昌县地表水量表单位:万立方米广昌县水量供需平衡表单位:万立方米说明:已利用水量,以1980年的实际用水量推算。
  二、地下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每日136.6万吨,丰期和枯期分别为每日244.1万吨和128.4万吨。水质多为重碳酸型低矿化淡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PH值5.5~7,矿化度每升小于1克,硬度小于6德国度,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小于允许指标,未见剧毒元素。
  松散岩类孔隙水沿吁江呈条带状分布,其他地方为零星分布。地下水位埋深0.5~5米,含水层富水性差别较大,以吁江沿岸最丰富,单井涌水量每日2352吨。多年枯期平均地下水径流量每日5.5万吨,水质一般较好。此类地下水埋藏较浅,易开采,具有一定的供水意义。
  碎屑岩裂隙孔隙水有两等级: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每日100~500吨,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每日100吨。水化学类型以承压自流水为主,水位埋深小于1.38米,水量中等,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基岩裂隙水分构造裂隙和风化带网状两个亚类,富水性由水量中等到水量贫乏。地下水最大埋深不超过30米,水质良好,但无集中供水价值,仅供分散居民点人畜用水。断裂脉状水在地层岩性及地形地貌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集中开采价值。
  三、水力蕴藏量广昌河流纵横,河床坡度大,全县水力蕴藏量38382千瓦,按年运行3000小时,电能11515万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水力蕴藏量23.8千瓦。
  广昌县水力蕴藏量表广昌水力资源可开发量为18562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8.8%,需建216座电站,其中1000千瓦以上的5座,可开发量为9760千瓦;500千瓦以上的1座,可开发量为800千瓦;100千瓦以上的28座,可开发量为5345千瓦;40千瓦的22座,可开发量为1015千瓦;40千瓦以下的160座,可开发量为1624千瓦。1958年以后,广昌开始利用水力资源,至1990年已开发的水力资源为:乡镇村办电站104个,总装机容量4273千瓦。
  第三节植物一、种类据不完全统计,广昌植物种类不少于250科2000种,其中种子植物最多,有160余科,1300种。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90多科,近500种。比较多的种子植物分属豆科、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十字花科、伞形科、茄科、山毛榉科、蔷薇科、百合科、葫芦科、芸香科、茜草科、毛莨科、蓼科、马鞭草科、大戟科等。全县栽培植物有20多种。
  松、杉、樟诸科植物,虽然种类少,但是分布广、数量多,是重要林木。此外尚有栎、檫、檀、桉、榆、杨、柳、槠、泡桐、重阳木等都是制材原料。
  可作林产化工原料的有:油桐、乌桕、山苍子、油橄榄、白腊树、枫、松、樟、漆树、蓖麻、榧君迁子、粗榧等;可作造纸原料的有芒、类芦、竹、松杂木等;可作其他工业原料的有盐肤木、栲、檀、棕榈、黄藤、烟草、苎麻等。
  食用植物有:稻、麦、粟、薯、豆、油菜、花生、芝麻、油茶、甘蔗、魔芋、蔬菜和各种瓜果,以及可作饮料的茶等。中华猕猴桃分布在边沿山区,年产量约5000公斤。
  全县牧草43科,196种,主要有芒、五节芒、白茅、金茅、桔草、黄背草、芒箕、细米砂草、人字草、野古草、蕨、细毛鸭嘴草、雀稗、葛藤等;水生植物中可作饲料的主要有萍、槐叶菏、眼子菜、苦菜、菰、水浮莲、小浮萍、紫背浮萍、水芹、席草、菱、水葫芦、聚草以及许多藻类植物,其中水泡莲、水蕹、百节兰产量大,广泛生于池塘、水田或溪涧之中。
  食用菌品种丰富,有香菇、草菇、茶树菇、磨菇、松菇、乳菇、糯菇、朴菇、红菇、凤尾菇、银耳、黑木耳、黄木耳、毛木耳等。
  1984~1985年,县中药资源普查队对全县15个乡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发现广昌中草药资源丰富,家种药材10多种,野生中草药有100多种。主要的家种药材有泽泻、补骨脂、莲、冬瓜、丝瓜、木芙蓉、桔、桃、茯苓、银耳、姜等;主要野生中草药有灵芝、卷柏、海金砂、石苇、骨碎补、节节草、银杏、侧柏、三白草、鱼腥草、马兜铃、土细辛、何首乌、威灵仙、升麻、大血麻、八角莲、十大功劳、粉防已、白药、辛夷、乌药、梅、山楂、仙鹤草、草珊瑚、金樱子、砂仁、鸡血藤、葛、苦参、酸橙、裂叶秋海棠、枫荷梨、前胡、时萝、积雪草、女贞、龙胆草、白前、菟丝子、马鞭草、丹参、紫苏、益母草、牛至、夏枯草、车前草、栀子、钩藤、忍冬、白花蛇舌草、括萎、南沙参、四叶参、土党参、桔梗、艾、绵菌陈、白术菊、稀荟草、一枝黄花、苍耳、芦苇、薏苁、淡竹叶、石菖蒲、半夏、百部、天冬、麦冬、紫萼、蚤休、百合黄精、菝葜、石蒜、薯预、黄独、萆藓、射干、山姜等。
  观赏植物主要有凤仙花、牵牛花、鸡冠花、一品红、蜀葵、百日红、千日红、菊、芍药、万年青、仙人掌、仙人球、兰、观光木、悬铃木、玉兰、梅、柏、蔷薇、茉莉、木犀、杜鹃、常春藤、玫瑰、月季、美人蕉等花卉。苦楝、五倍子、黄檀、细柄子草、胡枝子、鸡眼草、粗榧等为主要水土保持植物。
  一、珍稀树种杉木王杉科。在尖峰乡沙背村胡家的郭下排,有棵高27.3米,胸径1.5米,蓄积22.6立方米的杉木,据考证树岭有400余年。
  古银杏银杏科,是落叶大乔木。材质淡黄色,纹理致密,不裂不挠,供细工雕刻;叶可做肥料,有杀虫功效;种子食用、药用;树形美观,为庭园优良树种。苦竹镇文上的丁家屋背,有一簇三株雌性杏树,主杆26.5米,胸径3.58米,两支杆(由主杆萌发而生)均高21.5米,胸径分别为1.95米和1.92米,总材积计40.21立方米,经千年风霜,仍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人称“寿星树”。苦竹镇磉头村和赤水镇姚家坊村,公门楼屋背也有千年杏树,据姚氏族谱记载,姚家坊银杏树植于北宋年间,现树高18米,胸径3.2米,现每年仍硕果满枝。
  花榈木蝶形花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8米,木材优良,为珍贵用材树种,根入药。生于尖峰乡小杭村茶坪、水口及驿前镇南坊林场杂木林中。
  黑榈木尖峰乡小坑村茶坪之水口,水南圩乡林场和驿前南坊林场的山场有散生。
  红豆树蝶形花科,常绿乔木,高达5米,嫩芽供蔬菜食用,木材是建筑材料,种子可榨油,根皮及果为去湿止痛之药。水南圩乡林场山林中有见。
  竹柏罗汉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杆通直,寇形开展,材质坚软适中,边材黄白色,心材赭黄色,髓心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干燥少开裂,为家具优良用材。种子榨油食用。分布于东华山林场王家山、长坑一带紫树(兰果树)紫树科,落叶乔木,可高18米。木材供建筑、枕木等用。东华山林场王家山、长坑有生长。
  厚朴木兰科,落叶乔木,可高20米。木材可供图板、乐器、雕刻等用,为观赏、药用树种。1974年翠雷山垦殖场牛栏林场见有10余株凹叶厚朴,后垦山造林被砍掉。
  天竺桂(阴香、土肉桂)樟科,常绿乔木,可高16米。种子榨油,可做肥皂及润滑油;树皮与树叶有芳香及辛辣味,供药用;枝叶果均可蒸制芳香油;木材坚硬耐久,耐水湿,供建筑、造船、桥梁、车辆、家具等用;幼苗可为肉桂砧木。翠雷山垦殖场外罗岭有见。
  椴树(千层皮、青科榔)椴树科,落叶乔木,可高15米,树枝扩张。枝皮纤维可制麻袋,花可提芳香油。主要分布于塘坊乡池源村牙梳山。
  肉桂(玉桂、月桂、阴香、三条筋)樟科,常绿乔木,树高14米,胸径22厘米,树杆分支。主干皮、根皮称肉桂,枝皮称桂皮,各部均可提取芳香油(桂油)。肉桂是香料,又是驱风健胃、通经脉之药。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板材等用。塘坊乡池源村牙梳山有存。
  白腊树(木岭)木犀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可高6米。宜于编制篮、筐等,放白腊。龙井林场(石良四十五蚯)旗枪寨有生。
  湖南石槠壳斗科,常绿乔木,可高30米,木材坚韧,为建筑用材。种子含淀粉42.7%,可食用。高虎脑乡贯桥村朗君桥溪旁山上有存。
  珂南树泡花树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观赏树木。水南圩乡戈家山水口有此树。
  小罗汉松(罗汉子、短叶土杉)罗汉松科,常绿灌木,高2~3米。材质致密,富油脂,耐水湿;果可食,主要为庭园观赏树。木材供家具、乐器、雕刻等用。驿前镇坪背村西林有一株数百年历史的小罗汉松。
  四照花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可高5米。果可生食,也能酿洒、制醋。驿前镇姚西村李木庄有此树。
  四季桂花树(月桂、野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可高10米,花提芳香油。赤水镇大禾村定心寺有一株数百年的四季桂花树。
  玉兰木兰科,落叶小乔木,可高5~7米。供观赏。驿前镇大排上村船土凹有此树。
  璎珞柏(柏木、柏香树、垂柏)柏科,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2米。树寇尖塔形或圆锥形,用材及观赏树。杨溪乡江背村祠堂背有此树。
  圆柏(桧、桧柏)柏科,常绿乔木,直立,圆球形。心材淡褐色,边材淡黄褐色,坚韧致密,耐朽力强,供图板、铅笔杆木材。杨溪乡江背村祠堂背有1棵。
  苏铁树(凤尾蕉、避火蕉、铁树)苏铁科,常绿灌木,杆高1~2米。为庭园观赏树。吁江、长嵊、河东塔旁各有1株,均有千年历史。
  第四节动物广昌动物资源有千余种:家畜有牛、猪、狗、猫、兔,一度曾饲养马和羊,其中广昌猪和广昌黄牛为赣东地方优良畜种;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等;水产类有青、草、鲢、鳙、鲫、鲤、鳞、塘虱、罗非鱼、鳖、牛蛙;昆虫有蜜蜂、桑蚕。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保护动物的穿山甲、獐、麂、虎、毛冠鹿、鬣羚、斑羚、云豹、灵猫、鸳鸯、白鹇、白颈鸦、鹤、大鱿、棘胸蛙等。
  其他主要野生动物有兽类伏翼、豪猪、山獾、狐、猴、野猪、獾、沙獾、巢鼠、松鼠、树嗣、土拨鼠、水獭、果子狸、南豹、刺猬、狐蝠、果蝠、菊头蝠、蟹獠、竹鼠、山羊、黄羊、青羊、豺、豹猫、貉、青鼬、香鼬、黄鼬、缺齿鼹、貂、山兔、草兔等。
  鸟类留鸟有:苦鹊、长尾稚、长尾蓝鹊、乌鸦、竹鸡,乌东鸟、伯劳、原鸽、灰鹊、佛法僧、鸺鸥、八哥、夜鹰、鹦、画眉、韦莺、苍鹭、大杜鹃、太阳鸟、鸢、啄木鸟、啄花鸟、彩鹬、鹰头、杜鹃、池鹭、小隼、绣眼鸟、缝叶莺、斑鸠、燕隼、相思鸟、树鹊、椋鸟、黑脸琵鹭、雅雀、冕雀、牛背鹭、文鸟、金翅雀、白鹭、白头鹎、鹊鸲、鹆鹧、鹪莺、戴胜、鹧鸪、鹛鹧、鸬鹚、蛇雕、鱼狗、麻雀等。
  候鸟和旅鸟有:三趾鹑、长耳鹗、朱雀、朱顶雀、太平鸟、雁、灰鹳、苍鹰、蓝尾颏、蓝点颏、鹰鹗、海香鸭、潜鸭、寒鸦、小杜鹃、雀鹰、红尾鸲、红脚隼、绿头鸭、绿翅鸭、家燕、雨燕、燕雀、燕行鸟、柳莺、树鹨、水雉、水鹨、罗纹鸭、短耳鹗、秋沙鸥、秧鸡、白额雁、鹊鹕、鹊鸭、鹌鹑、鹦、鹞、鸦、鹪鹩、鹦、鸫、蚁型、麦鸡、骨顶鸡、黄雀、黄鹂、黄胸雀等。
  爬行类三索锦蛇、五步蛇、两头蛇、丽纹蛇、乌梢蛇、灰鼠蛇、壁虎、花龟、草蜥、菜花蛇、盲蛇、滑鼠蛇、水龟、水蛇、水赤链、石龙子、眼镜蛇、金龟、金环蛇、钝头蛇、银环蛇、锦蛇、百花锦蛇、颈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翠青蛇、赤链蛇、龟壳花蛇、鳖、麻蜥、黑眉锦蛇。
  鱼类平鳍鳅、良蚊鱼、攀鲈、鲶、斗鱼、金鱼、蛇鲷、赤眼鳟、鲂、缺、鳘条、鲭、泥鳅、鲸、鳊、锵、螃皱、鳝、蠖、鲺、鳢、鳕、黄颡、麦穗、南方马口鱼、鳝、鱿、红鳍§白、缄、鳗、鳜、节缎虎、青鲋等。
  两栖类、有益昆虫及其他动物中国林蛙、沼蛙、泽蛙;湍蛙、树蛙、雨蛙、肥螈、金钱蛙、蝾螈、蟾蜍、角蟾、青蛙、虎纹蛙、髭蟾、黑眶蟾蜍等。
  七星瓢虫、丰年虫、五倍子蚜、紫胶虫、白蜡虫、柞蚕、草蛉、蓖麻蚕、独角仙、斑蟊、泥蛉、鱼蛉、姬蜂、小蜂、卵蜂、赤眼蜂、小茧蜂、纺织娘、树蜂、蚁蛉、粉蛉、灶马、熊蜂、果蝇、金小蜂、蜻蜓、蝶、蛄蝼、蚱蝉、螳螂、翳蝓等。
  巨马陆、水蚤、仙女虫、蚯蚓、壁级、草蛛、罗卜螺、无齿蚌、角背无齿蚌、三角帆蚌、纹冠蚌、圆网蛛、幽灵蛛、河蚬、沼虾、沼螺、溪蟹、纤毛虫、珠蚌、球虫、节水虱、毛蚶、甲螨、水蛭、田螺、钩虾、白线蚓、跳虾、蚁蛛、蚂蟥、蝇虎、络新妇、蠊蛸、螺蛳、蝗蛸、蟹、水螅、米虾、蜈蚣、蚰蜒、豆螺、豆娘、角鞭毛虫、鱼蛭、鲎虫等第五节矿物一、金属矿钨矿分布在苦竹。含矿主要层位于前泥盆系,岩性为千枚岩、片岩、石英砂岩。含矿石英脉主产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中。矿床为高温热液型,矿化面积1.92平方分里。5厘米以上矿脉86条,其中80厘米以上者3条。一般脉距20~40米,矿脉长200~400米,最长840米,走向北东。
  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闪锌矿、白钨矿等。
  钛铁砂矿分布在头陂。为冲积砂矿,含矿层位底部砾石层,下部含砾粗砂层,中部砂砾石层,上部细砂、粘砂土,属河流冲积相。
  该矿层共10层,达工业要求的有6层,主要矿物为钛铁矿,次要矿物有铌钽铁矿、锡石、独居石、电气石、绿帘石、柘樵石、十字石、磁铁矿、褐铁矿等。
  锌铅铜矿分布于水南圩乡。为中温热液型,矿体呈脉状产于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中,出露长100米,厚5~10米。上部富含铜锌,向下则铅含量较高,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宋代即在此开采过,1953年亦曾在此试采。
  金、锡、钨等多金属矿县城附近至长桥、水南圩乡、千善乡一带有伴生金矿点和金矿晕。一处金矿晕是由含金热液型铜矿引起的,其中除自然金、辰砂外,尚含方铅矿、黄铜矿。另一处则有自然金、辰砂、锡石、黑钨矿、白钨矿、辉义矿。其它余晕有待进一步查明,特别是黎川至广昌南东一带,据区域重砂结果,重矿物中含有独居石,磷钇晕中发现有毒砂,分布广,含量个别达Ⅱ级。同时晕区内的矿物组合较为复杂,且含有自然金、辰砂、锡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
  铌钽矿分布于苦竹、长桥、吁江、头陂、赤水等地。为花岗伟晶岩型,广泛出露,多为前泥盆系变质岩,局部混合岩化。
  苦竹新山矿点东为珠坑岩体,有铌钽矿化;西为杨渡岩体,普遍有红长石化。含矿伟晶岩体位于上述两岩体之间的变质岩中。矿化面积4平方公里,分南、中、北三个脉组,每组带长1000~1400米,宽30~200米,单脉长300~700米,厚1~5米不等。主要矿物有铌钽铁矿、细晶石;伴生矿物有独居石、告石、泡稀矿、黑稀金矿等。
  苦竹珠坑矿点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呈小岩株状产出,普遍有微弱的云英岩化及钠长石化。近地面10米均风化,矿化面积0.168平方公里。主要矿物铌钽铁矿。
  长桥矿点包括长桥以东花岗岩内较密集带、长桥以西的老虎段区。东有矿脉两百余条,呈北北东走向,延长15米至数百米。最长350米,宽20米至数米;老虎段一带有岩脉数十条,长数百至数千米,宽数米至二三十米。
  头陂矿点发现厚度大于30厘米的含矿伟晶脉55条,有规律地平行组成带出现。可分西港、冷井、里坑、寨头一仙桃山、河源5个组。脉长一般50~200米,有达600米,宽0.3~10米,一般1~6米,最宽者10~20米;厚度一般。有用矿物:钽铌铁矿、细晶石、黑钨矿、锂辉石、绿柱石、硅铍石、金绿宝石、含锡钽石等;共生、伴生矿物: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玉矿等;脉石矿物:石英、斜长石、微斜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等。
  石梁矿点花岗伟晶岩形态复杂,成组成群呈现。脉组在平面上向东西两端分散。脉幅变小,向上合并变大。脉带长达3000余米,为小而富矿床,但矿化不均匀、不稳定、储量少,且岩石为半风化及原生岩,硬度较大,不利开采。
  稀土据勘探,分布在甘竹与干善乡交界处,绵延五、六里的山中,储量丰富。新安乡五星白云山至下湖兴隆庵一带和柯树乡三街村至长岭一带也有分布。含有铜、锑、镨、铵、钜等17种元素,稀土元素占5.7%左右,有开采价值。
  二、非金属矿萤石矿处大株乡内,为热液型矿床。矿化围岩为细粒云母花岗岩。矿体成脉状,脉长150~200米,宽2~3米。主要矿物为萤石,呈淡蓝色,质量好。1973年始开采。
  粘土矿分布在头陂彭田村,为沉积型矿床。矿层仅一层,厚度大于5米,粘土层内夹3厘米厚砾粗砂岩,三氧化铅含量达23.86%。矿区属第三系头陂群,表皮褶皱相当发育,盛产植物化石,属河湖相沉积。
  高岭土又称瓷土,风化型在广昌县分布极广,高虎脑乡、塘坊乡、大株乡、赤水乡、苦竹镇等处都有,储量较丰。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贯桥西港(今高虎脑赤岭村)村民就从事日用瓷生产,至今各地仍有小规模瓷厂。
  1982年赤水镇大禾村和大株乡横山村两处瓷土取样送江西省景德镇陶学院化验分析。广昌瓷土质量可与景德镇南港和三宝莲的瓷土媲美。
  广昌县瓷土成分比较表单位:% 硫磺矿1945年(民国34年)广昌有过年产硫磺250公斤的记载。但未见矿藏所在地的记载。
  石英石千善上堡村西排、大砾村祖山前、五峰山有分布。
  云母。分布在千善大际易家山、上堡村安源和尖峰靠西较低的东坪、营前两村。
  硅藻土为中国四大硅藻土矿藏之一。分布于头陂境内,总储量为2700万吨。
  广昌硅藻土填补江西此类矿种空白。省科学院将广昌硅藻土的应用研究列入省“八五”期间“火炬”科研项目。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