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候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26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气候水文
分类号: P942
页数: 8
页码: 86
摘要: 章节介绍广昌县自然环境的气候和水文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气候水文

内容

第一节气候一、特征广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受冬季风控制的大陆性为主要特征,兼具受夏季风影响的海洋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照充足,积温较高,无霜期长。
  偏北冬季风盛行于10月~次年3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前冬多晴寒霜雾天,后冬多严寒雨雪天,初春常有“倒春寒”。4~6月,由持久的冬季风过渡,阴雨持久,降水猛烈,易成洪涝.7-y9月期间,从稳定的夏季风开始向冬季风转换,晴热少雨,相继有伏旱、秋旱出现,间受台风影响,可有明显降水,偶而有大风和强降水。
  广昌春秋短,夏冬长。春季始于春分前,历时近2个半月,秋季起于秋分边,一般满两个月;小满后进入夏季,长达4个多月;冬季始于小雪后,超过3个半月。而且,立夏早晚和夏季长短的年际变化较明显。
  广昌县季节表说明:(1)季节划分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春季,≥22℃为夏季,10~22℃为秋季, <10℃为冬季。
  (2)某季的终日即为下一季始日的前一天,故表未列“终日”。
  二、气温广昌常年年平均气温18.1℃,其中1953年、1987年的18.6℃和1984年的17.4℃分别为年平均气温的最高、最低值。
  1、2、12月常年的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下,以1月6.3℃为最低;3、4、10、11月处10~20℃之间;5~9月都在20℃以上,其中7月28.8℃为最高。历年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988年7月的30.6℃和1977年1月的2.3℃。
  广昌县季节平均气温表单位:℃ 广昌县年、月气温表单位:℃ 春、夏、秋、冬季的常年季节平均气温各为18.8℃、27*1℃、17.7℃和8℃。
  各年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6℃以上,大多出现在盛夏的7、8月间,个别年偶而出现在9、10月里,以1983年8月6日40℃为最高;年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大多出现在隆冬的12月和1月间,少数年偶而出现在2月,以1955年1月11日-9.8℃为最低。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10℃、15℃、20℃的常年平均初、经日分别是2月15日~12月23日、3月18日~11月25日、4月11日--11月3日、5月11日~10月7日。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15℃、20℃的常年年平均积温分别为:6618.7℃、6297.2℃、5723.3℃、5037.3℃、3925.5℃。
  三、地温广昌常年年平均地面温度(地表O厘米处之温度)20.9℃,其中1963年22℃,1970年和1984年19.9℃,分别为年平均地面温度的最高、最低年份。1、2月常年的月平均地面温度都低于10℃,3、4、11、12月皆处10~20℃之间;5~10月均在20℃以上,其中7、8月高于30℃。
  各年的地面极端最高温度均超60℃,都出现在盛夏的7、8月,各年的地面极端最低温度都低于-2.5℃,多出现在隆冬的1月及其前后月。历年地面极端最高、最低温度分别出现在1988年7月9日70.5℃和1972年2月9日-12.2℃。
  常年的年平均地中温度(5、10、15、20厘米深处。下同)各为20.5℃、20.5℃、20.6℃、20.6℃,其中1963年21.4℃、21.5℃、21.5℃、21.4℃和1984年的19.6℃、19.6℃、19.7℃、19.7℃,分别为年平均地中温度的最高、最低年份。常年的各月平均地中温度的月际变化规律同地面温度。
  四、日照年平均日照1778.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0%,其中1963年2294.5小时和1982年1408.5小时分别为全日照时数的最多、最少年份,各占该年可照时数的52%、33%。
  2、3月间因多阴雨天气,使该两月常年的月平均日照时数及其日照百分率不足100小时和低于25%。其余月均在100小时和25%以上,其中盛夏的7、8月超过200小时和60%,为最多最强日照时期;其次是常秋晴的9、10月在150~200小时之间和so%左右。历年最多、最少月日照时数分别出现在1956年7月,为323.4小时和1959年2月,仅17..6小时,各占该月可照时数的77.8%和6%。
  五、降水降水量常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717.5毫米,其中2000毫米以上的有7年占19%,不足1500毫米的有10年占27%。历年最多、最少年降水量分别出现在1975年2336.1毫米和1971年1140.2毫米。
  第一(1~3月)、二(4~6月)、三(7~9月)、四(10~12月)季度的常年平均降水量各为367.3、858.0、309.8、182.5毫米。以第二季度降水最为集中,占平均年降水量的so%,其中1962年4~6月降水量1556.4毫米为特多,占该年降水量的72%;第四季度雨水最为稀少,仅占平均年降水量的11%。其中1979年10~12月降水量16.3毫米为特少,只占该年降水量的1%。
  9~12月的常年平均降水量都不足100毫米,以1979年10月的“滴水不降”为奇少,2、3、7、8月皆处100~200毫米之间;4~6月均在200毫米以上,其中5月超过300毫米,以1968年6月692.9毫米为特多,1962年5月633.3毫米次之。5~8、10月的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以1962年5月27日327.4毫米为特大,1961年6月11日244.7毫米次之。
  春、夏、秋、冬季节的常年平均降水量各为584.4、642.5、143.5、353.6毫米,以夏雨最多,秋雨最少,春雨多于冬雨,有着春雨、夏汛、秋旱、冬干的雨情特点。常年的季节年度平均降水量1723.9毫米,其中最多、最少季节年度降水量出现在1975年度2261.3毫米和1985年度1162.4毫米。
  雨、雪常年的年平均雨日(日降水量o.l毫米或以上,下同)163.5天,即平均一年中有约5个半月是雨天,一个月里有近半月逢下雨。其中最多、最少雨日年分别出现在1975年206天和1971年134天。雨季的2~6月的常年平均雨日均超半月,其中5月20.1天为最多,以1975年5月雨日30天为特多;其余月皆处一旬左右,其中10月8.5天为最少,以1979年10月无一天雨日为奇少。另外,本地年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日(日降水量50.O~99.9毫米,下同),常年的年平均暴雨日4.6天,即平均每年有4~5天暴雨。其中最多暴雨年出现在1980年11天。2~12月都曾出现过暴雨,相对集中于5、6月间,最多暴雨月出现在1958、1975年5月和1954、1959、1977年6月均为4天暴雨。本地近年数年出现过大暴雨(日降水量100毫米或以上,下同)。常年的年平均大暴雨日0.7天,即平均每年不足1天大暴雨。5~8、10月都曾出现过大暴雨,多数出现在5、6月间。
  本地降雪多而积雪少,几乎年年降雪,但只十五六年积雪。雪降在冬季的12~3月,积雪在12~2月,降积雪均集中于1、2月间。多降雪子(即冰粒子),少落雪团(即俗称“鹅毛雪”);常积薄雪,偶见厚雪。平均每年有近6天降雪,面积雪都不足3天,其中最多降雪、积雪年均出现在1976年度的12~2月期间,分别达15、13天之多。唯1981年度的冬半年粒雪未降。无积雪年度有15年。降雪、积雪的常年平均初、终日分别是1月6日、12月13日和l月18日、31日,其中最早初、终雪和积雪日出现在1982年,12月6日、1973年1月4日和1954、1985年12月11日、1954年12月12日;最晚初、终雪和积雪日分别出现在1965、1987年2月5日、1987年3月25日和1974年2月24日、1986年2月28日。
  湿度常年的年平均水汽压18.0毫巴,其中1961年19.0毫巴和1956年17.1毫巴分别为年平均水汽压的最大、最小年份。5~9月的常年平均水汽压均大于20毫巴,其中盛夏的7、8月超28毫巴,3、4、10、11月皆处10~20毫巴之间,12-2月则小于10毫巴。5~10月日最大水汽压均在30毫巴以上,10~4月日最小水汽压都不足5毫巴。历年日最大、最小水汽压分别出现在1981年8月8日37.8毫巴和1973年12月25日1.1毫巴。
  广昌常年的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其中1970、1975年83%和1963年76%分别为年平均相对湿度的最大、最小年份。1~6月的常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或以上,而7~12月都小于80%。历年日最小相对湿度8%,先后出现在干冬的1958年12月2日、1971年11月23日、1973年12月28日和1977年12月1日。
  六、蒸发量常年平均蒸发量1504.6毫米,比同期平均年降水量少12.4%,其中1~6月各月常年平均蒸发量少于同期平均降水量,7~12月则反之。历年最多、最少年蒸发量分别出现在1963年1790.9毫米和1982年1295.6毫米。
  4~10月常年月平均蒸发量均在100毫米以上,其中盛夏的7、8月超过200毫米,以1956年7月的309.7毫米为最大,其余月皆处50~100毫米之间,其中隆冬的1、2月不足60毫米,以2月22.4毫米为最少。
  七、风情县内常年的全年及10~4月的盛行风向均为东北偏北(NNE),6~8月的盛行风向是西南偏南(SSW),5、9月分别由偏北风向偏南风和由偏南风向偏北风过渡,但仍以偏北风(NNE)为主。各风向的常年平均出现频率中,以北至东北风(N、NNE、NE)的15%、20%、7%和南到西南风(S、SSaS、SaS)的6%、8%、5%较为突出,其中东北偏北(NNE)的20%为最高,北风(N)的15%居次,其余风向出现不明显,均在3%以下。
  常年的年平均风速1.8米/秒,其中1956年12.2米/秒和1979年1.5米/秒分别为年平均风速的最大、最小年份。常年的各月平均风速较稳定,都在1.6~1.9米/秒之间,大致以1~3、7月风速稍大,8月风速略弱。
  各月的历年最大风速均在10米/秒以上,其中5~9月超过14米/秒。历年最大、极大风速分别出现在1963年6月30日南风20米/秒和1965年.4月27日17时40~44分南风34米/秒。
  八、霜日、结冰日霜日霜期为冬半年(指10月至次年3月),常见于12、1月的晴夜凌晨。年度平均霜日25.6天,占冬半年天数的14%,其中12月、1月平均霜日18天。多霜年度由1975年11月至1976年3月达45天,而少霜年度仅10天。常年的平均初、终霜日分别是11月23日和2月23日。平均无霜期272天。
  结冰日结冰期在冬半年的11月至次年3月的晴夜凌晨,常与霜相随出现,多见于12、1月。除山区高寒地带外,持续24小时的结冰日甚少。常年平均结冰日19.3天。
  第二节水文一、降水降水量详本章第三节。
  广昌暴雨类型一般是锋面气旋雨、台风雨和热雷雨,以锋面静止雨出现次数较多。
  不同频率二日和三日最大暴雨量表单位:毫米二、径流广昌沙子岭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2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6%。据1957~ 1984年该站水文资料,旴江多年平均流量38.01立方米/秒,径流深936.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86亿立方米,径流模数30.1升/秒·平方公里。
  各保证率的径流实况表三、洪水广昌洪水一般出现在4~7月,5、6月更频繁集中。据沙子岭水文站洪痕调查资料,1854年5月23日洪痕最高,为125.70米(以吴淞口为基面,下同)。每年最高洪水水位4月出现3次,机率10.7%.5月出现15次,机率53.6%;6月出现9次,机率32.1%;7月出现1次,机率3:6%。超过警戒水位123米/秒有24年。最大的洪水为1962年5月27日,实测最高水位达到125.09米(洪痕调查为125.18米),洪峰流量2480立方米/秒;最小洪水为1960年5月23日,实测水位达122.52米,洪峰流量312立方米/秒。实测水位最低的为1971年8月21日为120.8米。山区河道坡陡,洪水易起易落,来去迅猛。
  沙子岭各频率洪水流量表单位:立方米/秒四、枯水沙子岭水文站实测最枯流量是1963年9月12日的2.58立方米/秒和1972年1月29日的2.8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枯水流量5.64立方米/秒,最大枯水流量是1975年1月11日的10.3立方米/秒,其次是1970年1月3日的9.2立方米/秒。
  五、泥沙旴江河水每立方米平均含沙量0.142公斤,最高每立方米达2.10公斤。输率平均每秒5.46公斤,最大每秒10.3公斤,年平均输量17万吨。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141吨,集水面积1225平方米。
  沙子岭水文站泥沙值统计表说明:缺1960~1963年资料。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