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效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23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效果
分类号: C922
页数: 3
页码: 74
摘要: 介绍广昌县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计划生育

内容

一、控制人口增长 1949年,广昌人口为73954人。之后,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猛增。仅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人口下降。1963年人口出生率又回升,高达43‰。60年代初期提出计划生育,但停留在宣传起步阶段,至1973年,出生率仍居高不下,达40‰;1976年全县人口156584人,1949---1976年,共增加82630人,年均增3060人。1977年起,书记动手,全民动员,抓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增长过快势头得以控制,1978年出生率低于28‰,1980年在14‰。1988年有回升,1989年又降到17‰。1990年县人口191830人。1977-1990年年均增2576人,比1949~1973年年均增人数,少484人。
  一、人口年龄结构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时:O~14周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40.39%;65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4.22%;老年人口数占少年儿童数(即老少比)10.44%。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14周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34.22%;65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4.72%;老年人口数占少年儿童人口数13.82%。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比,少年儿童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降低6.17个百分点;老年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上升0.5个百分点;老少比上升3.38个百分点。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广昌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1.49岁,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比,推后3.55岁;平均年龄25.90岁,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比,提高0.73岁。按国际通用人口年龄构成三种类型划分标准,广昌人口由1982年年轻型向1990年偏成年型转化。
  三、提高人口身体素质 1935年(民国24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约35岁。
  新中国成立后,人均期望寿命增加。1964年,柯树乡人均期望寿命为50岁。
  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均期望寿命又有增长,人口死亡率下降。1975年,广昌人口死亡率超过10‰,1978年,低于9‰。1981年广昌人均期望寿命男62.94岁,女为66.02岁,人均64.46岁。1989年,男为67.05岁,女69.32岁,人均68.21岁,与1981年比,分别提高了4.11岁、3.3岁、3.75岁。1981~1990年,广昌人口死亡率均低于7‰,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昌人口死亡率最低时期。(见1953~1990年广昌县人口转换示意图)。
  四、有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977年起,大力开展计划生育,至1990年年均增长率22.49‰,比1949~1976年年均增长率下降15.28‰,按照这个下降率推算,少生38689人,据计划生育部门匡算标准,抚养1个孩子到16岁,国家、社会和家庭需支付抚育费8500元,共节约3.29亿元。
  1953~1990年广昌县人口转换示意图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