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2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演变
分类号: C922
页数: 4
页码: 53
摘要: 介绍广昌县的人口数量在各时期的演变
关键词: 广昌 人口 演变

内容

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时,广昌就有人繁衍生息。1984年在甘竹赤溪村、赤水陈公寨出土的石器和陶具,经考证系商、周文物。
  明代中叶起,农民(逋)赋逃亡,战乱频仍,人口大减。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政府陈兵千人于广昌,以防“山寇”,抓夫应役,人民颠沛流离,人口锐减。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颁诏:续生人丁,永不加赋。民间减轻了“人口税”的负担,加以社会安定,人口急增。咸丰元年(1851年),是历史上人口最多的一年。
  咸丰四年(1854年),水淹广昌县城,人民“淹死者以万计”;六年(1856年),太平军占领广昌,县人加入义军不知其数,均未缓慢人口增长势头。
  清朝末年,县内匪患严重,民不聊生,人口渐少。
  广昌县民国前户口情况表单位:户、人说明:雍正五年(1727年)以前的是纳税的丁口数(16~60岁者)。
  民初战祸频繁,人口继续下降。
  苏区时(1931~1934年),广昌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为革命捐躯者数以万计。1934年(民国23年)9月,贯桥一带病疫流行,致使人口更少。
  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县政府每年征兵近千人,人口再减。虽有外地难民涌入及外地学校迁入,但人口仍比抗战前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抓兵甚多,百姓重负苛捐杂税,患病缺医少药,广昌人口继续下降。
  广昌县民国期间户口情况表单位:户、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卫生防疫、医疗水平日渐提高,广昌人口逐年增加。
  1953~1975年的23年中,除1960~1961年受经济困难影响,广昌人口下降外,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
  1978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得以控制,197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次年降低到5.9‰;1985年为9.33‰;1988年为8.52‰。
  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县总人口为195520人,比1982年7月1日零时总人口数增加27977人,增长16.70%。8年中年均增加3497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9.5‰。
  同时刻,常住广昌并在广昌登记常住户口191491人,占全县总人口97.94%;常住广昌1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1961人,占全县总人口1%;居住广昌不满1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1年以上279人,占全县总人口0.14%;人住广昌户口待定1789人,占全县总人口0.91%。
  广昌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情况表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