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高虎脑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201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高虎脑乡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3
页码: 45
摘要: 原名贯桥。因村后之高虎脑山,系1934年(民国23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后易名为高虎脑乡。 高虎脑乡位于县境之南部,东靠杨溪乡,西毗宁都县湛田乡,南邻驿前乡,北接赤水乡。四周群峰耸立,山势嵯峨,极为险要。总面积92平方公里,山地占95%。乡政府驻在地贯桥村距县城34公里。
关键词: 广昌县 高虎脑乡

内容

原名贯桥。因村后之高虎脑山,系1934年(民国23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为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后易名为高虎脑乡。
  高虎脑乡位于县境之南部,东靠杨溪乡,西毗宁都县湛田乡,南邻驿前乡,北接赤水乡。四周群峰耸立,山势嵯峨,极为险要。总面积92平方公里,山地占95%。乡政府驻在地贯桥村距县城34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夕属驿前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属白水区贯桥乡,1950年分设寺桥、西港、西溪3乡,隶驿前区,1956年设贯桥、中寺2乡,隶属赤水区。1958年分设中寺、贯桥2个公社,同年合并为贯桥公社,1961年又分设贯桥、中寺2公社,1962年合并改称高虎脑公社。1968年与驿前合并仍称高虎脑公社,1969年改名驿前公社。1972年与驿前公社分开,称贯桥公社,1983年9月复名高虎脑公社。1984年6月更为今名。现辖贯桥、中寺、赤岭、石岌、招禾、麻坑、庄下、苦竹8行政村,61村民小组,71自然村,1352户,58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人。
  河道境内流程驿前港为12公里,中寺港为10公里。有引水工程123处,水塘60口,有效灌溉面积75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64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9948市亩,机耕面积200市亩。经济作物中的白莲、烟叶、泽泻是县内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白莲、烟叶分别占全县总产的13%和12%。境内林业资源丰富,年产木材近千立方米,毛竹近万根。油茶林2393市亩,产油2860公斤,为本县“油库”之一。稀有珍贵树种有黄金桥的湖南石楮。
  全乡有电站6座,年发电量5万度。乡办工厂有瓷厂、农机站以及竹木加工厂。中寺村一带的陶土,质地优良,经景德镇陶瓷学院测定:含二氧化硅91.75%,比景德镇瓷土高2.31%,为广昌制瓷工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境内有贯穿南北的广(昌)——瑞(金)公路,6行政村均可通汽车。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至1984年全乡有住房11.3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7.40平方米。
  贯桥村原无圩期,1978年新辟街道一条,逢早晨为市。该乡中寺村历来有圩市,后废。
  1934年8月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和“万年亭战斗”,红三军团第五师政委陈阿金和三军团后勤部卫生部长何复生在此牺牲。建国初,在贯桥村侧曾立高虎脑战斗纪念碑,供人凭吊。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之千金里、寺川里和金沙里。有村19个。1949年(民国38年)末,有村26个。1990年底有贯桥、七里坑、王地、高庄、黄家、张家、村里、排上、中含排、羊角咀、曾家排、石岭坑、中舍、刘家坑、楮树坑、店上、上新屋下、新屋下、徐家湾、下寺、西坑、袁家地、陈地、桃林、中寺、赵家岭、上家、下岳坑、上岳坑、赤岭下、门家煅、案山坝、洪水坑、王泥丘、白石坑、石岌、斜岭下、杨地、王家斜、招禾排、老虎岩、猪仔坑上村、猪仔坑下村、黄连山、峰斗坑、竹子排、蛤蟆咀、高咀、江坝场、白茅窠、寒门山、麻坑上村、麻坑下村、上新屋、中地园、老厅下、沙洲、田北、郑家、上庄、毛畲、下庄、黄沙坑、金坑、青音、苦竹下村、官坊、猫眉咀、苦竹上村、良田等自然村71个。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