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塘坊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9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塘坊乡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3
页码: 42
摘要: 原名金井村,以唐姓居此改名唐坊堡,后取其带土生根,千秋繁衍之意,遂称塘坊。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宁化2县,南界石城县,西毗杨溪乡,北接尖峰、大株2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塘坊村距县城46公里。
关键词: 广昌县 塘坊乡

内容

原名金井村,以唐姓居此改名唐坊堡,后取其带土生根,千秋繁衍之意,遂称塘坊。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宁化2县,南界石城县,西毗杨溪乡,北接尖峰、大株2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塘坊村距县城46公里。建国前夕属株溪乡。建国后初属白水区大株乡,1950年设塘坊、张坊、熊坊3乡,属尖峰区。1951年改属大株乡,1953年增设溪田、陈坊2乡,1956年设溪田、塘坊2乡,改属赤水区。1958年成立塘坊公社,9月大株公社并入,1961年分为大株、塘坊2公社,1968年又合称塘坊公社。1984年6月复分大株、塘坊2乡,析出新溪、北坑、新民、横山、大株、官庄、视坑7大队归属大株公社,并改今名。现辖村里、张坊、溪田、熊坊、田腰、池源、李庄、塘坊8行政村,77村民小组,113自然村,2065户,9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0人。均汉族。
  境内四周群峰壁立,千嶂叠叠,自古以来即为赣闽交通孔道,素有“入闽咽喉”之称,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境内山地占总面积9696。海拔500~1200米以上的高山8座,牙梳山向西伸出的牛牯岽,主峰海拔1252米,为全县最高点。主干河塘坊港源自牛牯岽,自东南向西北流,至赤水乡清潭村的石咀头注入吁江,境内流程22公里。建有小(二)型水库1座,水塘40口,引水工程336处,提水工程3处,电力排灌3站,水轮泵4站,有效灌溉面积76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5500市亩。
  全乡耕地面积9745市亩。主产水稻,70年代发展柑桔,近几年塘坊西瓜颇有名声,年销售逾1万公斤。养畜业生产历史悠久,所产之黑猪,因具有皮薄、肉嫩、耐粗饲的特点,为我省优良猪种之一。乡民素有饲养母猪的习惯,向为全县仔猪供应基地,1984年户均养猪0.5头。
  乡办工业中,除建有电站5个,年发电量23万度外,还有农机站、造纸厂、蚊香厂等17个。
  该乡境内山高岭峻,路窄林深,建国前仅有几条鹅卵石砌就的山间小径通往四邻,石径羊肠,盘旋曲折,平民百姓,投足为艰。建国后新修公路4条,机耕道3条,村村可通汽车。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1990年止,全乡公私建房14.5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18.06平方米。
  境内著名胜地望军山,突兀万刃,巍峨耸立,中有岩洞,或似佛像,或似狮龟猿鹤,千形百态,不胜观赏。山顶建有鹅嵊庵,南宋文学家、枢相邑人陈宗礼曾匾其门堂,今题刻犹存,为僻地一绝。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南丰乡长上里。有自然村6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18个。1990年底境内有高坑、窑前塅、窑下、陈坊、大丘坝、豹虎嵊、下村、冷水、罗家庄、下古岭、上古岭、塘坊圩、亭仔下、嶂下、新塘、老屋下、外庄、里坑、砾上、唐家里庄、江家、石子庙、下官庄、川龙窠、官田、芹菜湖、决坪、葫芦石、石坑、长窠、楮树窠、上官庄、大岩、垄西堂、晒禾场、樟树下、广居前、河滩上、桃林庄、井溪、琵琶口、大湖山、马头嵊、淇口、横嵊、鲤鱼丘、尖脊嵊、高坪头、鹅公脑、中煅、蜈蚣嵊、竹山下、新屋下、中屋下、上窠、谢家、罗家庄、岭下、熊坊、井头背、付犁丘、阴山下、枫窠、池家桥、长竹城、野猪坑、大坪头、东坑山、鸭仔岭、浪塘嵊、中村、梨树排、桃树窠、村头排、沙窠、圆山、寨上、丝茅排、船坑、塘坊坝上、谢湖排、曾家湾、汪家排、镜里、百纳丘、肖家、中高嵊、上高嵊、陂树坑、焦畲、黄竹煅、东边排、边丘、横煅、焦坑、小坝、李家、矮坪煅、草〓爬山、界下山、冯家、金家地、中煅、清明寺、楼子上、李庄、叶家、叶家老屋下、山下、朱石背、塘下山、塘背脑、竹麻塘等自然村113个。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