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尖峰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9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尖峰乡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2
页码: 41
摘要: 境内月池村后山峰突兀,脊顶尖陡,且似“黄蜂吊薮”,故名尖峰。位于县境东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县之客坊乡,南界塘坊乡,西连赤水、沿江二乡,北接水南、长桥二乡,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为广昌县面积最大的乡。
关键词: 广昌县 尖峰乡

内容

境内月池村后山峰突兀,脊顶尖陡,且似“黄蜂吊薮”,故名尖峰。位于县境东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县之客坊乡,南界塘坊乡,西连赤水、沿江二乡,北接水南、长桥二乡,总面积161平方公里,为广昌县面积最大的乡。乡政府所在地尖峰圩距县城28公里。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观峰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为尖峰乡,属长桥区。1950年设东山、包坊、劳田、营前、营上、下湖、新建7乡。1958年成立尖峰、观前、营前3公社,1961年为尖峰、营前2公社,1962年又合并为尖峰公社,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黄坊、小坑、沙背、观前、东山、东坪、源头、新建、东营、营前、双湖、包坊12行政村,156村民小组,186自然村,3699户,173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2人。均汉族。
  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层叠,其间沟壑纵横,关隘众多,如茱萸隘、耳珠峰、打鼓寨等,坡陡路曲,甚为险峻。有海拨500米以上的高山25座,山地面积占总面积96%。主河有二:一曰尖峰港,二曰营前港,境内流程分别为26里和12公里。至1984年,已建有水利工程185座,其中提水工程3处,堤防工程8条,机械排灌14站,水轮泵2站,有效灌溉面积1.38万市亩,旱涝保收面积1.2万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21696市亩,主产水稻。林业中油茶为本乡特产,年产茶油约5万公斤,素有“广昌油库”之美喻。茶坪村的花榈木(俗名红豆树)系珍贵植物之一。沙背村有一株生长400余年的古杉,高29米,围径1.55米,其势犹如巨掌撑天,被誉为江西省的“杉树大王”。
  工厂有农机站、篾席厂、香菇厂、活性炭厂等5家;有电站18座,年发电量16.7万度。竹席编织为历史传统产品,工艺精细,久负盛名,畅销于省内外市场。.1978年编制的龙凤竹席曾参加北京、广州全国展销会,获得外商的赞美。
  尖(峰)长(桥)公路接上广(昌)建(宁)公路干线。境内各村均通汽车。
  1990年,全乡累计建房18.0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9.10平方米。
  现有初级中学1所。
  乡内老街的廖家祠系尖峰红军游击队队部驻地。1932年(民国21年)7月,尖峰游击队在队长邓老四的指挥下,曾以阻击国民党军队许克祥部的先遣队追寻,胜利完成掩护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总部过境任务,被称为“铁的游击队”。小街的胡家祠、余家祠为毛泽东、朱德旧居。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廖鼎祥是该乡双湖村中屋下人。原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周柏龄是该乡东山村人。
  附:自然村村名全境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属天授乡吴游里,有自然村23个。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28个。1990年末有斗口、双莲窠、石背(排仔下、井尾、陈家)、乌石背、涂家湾、皮子丘、上廖湾、窠口、大塘背、喜家园、夏家田、曾家庄、东边排、黄土岭、里白马洞、外白马洞、塘窝仔、石板坑、半山、龙端嵊、栏山、杉山洞、茅山、石薮、窑嵊、野坑、黄坊、危家湾、九斗、排下、寨下坑、里坑、汪咀头、何家山、苦竹坑、上坑、隔背山、南源、葛荇排、大窠、独尾、杨家畲、塘窝、大坪山、淇山、中堡、黄家石、冷浆、坑尾、桐家山、上〓、〓下、方田排、党坑、马尾砾、大坑、合港、大排、滑石、岭脚下、吕家、龙法背、鹅公丘、横嵊、茶坪、竹马坑、沙背、严洋、大塘、西坑、格边、南桥坑、劳田、里坑、石〓下、坳背、黄茅田、窑下、石户坑、银缸坑、竹坑、郭下排、胡家塘、东坪、上山、下山、葶窠、易源、大煅、胡村砾、连塘、法下、上巴溪、下巴溪、上〓、王家店、孔家窠、嶂上、芹香、芋坑、曾家山、沄仔窠、砾下、隔边、高〓坑、砾上、蜈蚣煅、沙罗上、金竹坪、丁家岭、龙窟、何家石笼、新屋角、余家堡、王家窠、新打石窠、老打石窠、学堂湾、桥头排、观前、白马岭、新屋下、下坊、田心、黄泥煅、小洋背、梭罗窠、营下、猫眉脑、谢家窠、王家、茶园、余家排、陂肚、营水、水南煅、耙头嵊、杨家坳、掘口、塘湾、老屋下、沙背、高马坑、下里坑、营前、王石塘、胡竹坑、西湖、椒树下、湖竹、官田上、围下、彭田湾、窑下、虎尾、柴坑、白马煅、包坊、高茶窠、白沙源、上排、里堡、外堡、上庄、包家窠、姑山、茶窠、沙背、排仔上、龙头坑、下湖、油榨背、中屋下、溪南、下江家、郭上、株树背、石子上、大塘背、横塘背、邱家畲、蒋家、连家坑、早禾坪、青山下等自然村186个。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