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千善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千善乡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2
页码: 38
摘要: 原名迁善,唐时,因村前有古廊极乐寺,乡民多信佛从善,故据《易·益》“君子见善则迁”之意,取村名迁善。清末省写为千善。 千善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边陲。东、北两面毗邻南丰县,南连长桥、水南乡,南接甘竹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
关键词: 广昌县 千善乡

内容

原名迁善,唐时,因村前有古廊极乐寺,乡民多信佛从善,故据《易·益》“君子见善则迁”之意,取村名迁善。清末省写为千善。
  千善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边陲。东、北两面毗邻南丰县,南连长桥、水南乡,南接甘竹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千善圩距县城33公里。1949年(民国38年),属龙泉乡。新中国建立后,初名千善乡,1950年设千善、盖竹、高洲、大砾4乡,1956年合并为千善乡。1958年为高洲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千善公社,次年复称高洲公社。1968年撤销,双港、村头2大队并入长桥公社,千善、高洲、盖竹、大碌、上堡大队划属甘竹公社。1972年原划入甘竹公社的5个大队组成千善公社。1984年更为今名。现辖千善、盖竹、上堡、高洲、大砾5行政村,55村民小组,77自然村,1253户,56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人。均汉族。
  境内四面环山,中呈丘陵小盆地,主河千善港发源于盖竹,自北向西南流入甘竹乡大嵊村汇入吁江,全长14公里。有小(二)型水库1座,储水25万立方米,水塘75口,提水工程11处,机耕排灌9站,有效灌溉面积5700市亩,旱涝保收面积3600市亩。
  全乡有耕地面积8440市亩,机耕面积4600市亩,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35万公斤增至1984年的491.5万公斤,增长241.8%;市亩产由1949年的150公斤增至1984年的648.5公斤,亩产翻了3.32倍。1979年曾以高产单位而出席全国农业先进代表大会,获国务院的嘉奖。
  干善乡原来工业落后,交通闭塞,农家以竹筋照明,礁臼舂米。70年代起,乡办工业和交通事业发展较快。现有电站4座,年发电量8.1万度,还有乡办、村办的农机厂、砖瓦厂等8家,工业总产值22.4万元。长(桥)千(善)公路贯通3行政村,县城每日有载客汽车开进,另有村道13条,村村可通汽车。
  至1990年,全乡累计公私建房15.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24.20平方米。
  乡内现有初级中学1所。
  红军长征老干部、沈阳军区81875部队副政委周福生是乡内高洲村人。
  附:自然村村名全乡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全属天授乡迁善里,共有7自然村。1949年(民国38年)有自然村8个。1990年末全乡有高庄上、土龚坑、饶家上堡、德恩、油家陂、长窠、塘口、饶家窠、古坊、罗家窠、排上、元上、相见岭、下饶、河背、盖竹、胡元、大煅、堆上、西山、广南亭、小麻、破下、回头、营前、株树窠、龙坑头、叶坑、郭窠、坛石、金斗窠、游知府、竹子篓、王家山、上堡、西坑、罗家边、安源、窑下排、柏秤煅、王泥塘、张王排、东排、西排、小坪岭、高洲、王古岭、郭公山、南塘、上高街、下坪、凤凰、港背、南村下堡、南村上堡、油源、石上、中窠、杨家排、徐家排、南源、大砾、程家、外堡、仙鹤坑、祖山前、南坑、什坑、罗家、桃树坑、蔡家、小〓、孙坊、下湾、石门、雀际、吴家等77自然村。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