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47
颗粒名称: 六、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总结
分类号: F127
页数: 2
页码: 10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41年中,广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历史性大进步,但也存在某些深层次矛盾,急待解决。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悬殊,1987年为6:2:2;1988~1990年为5:3:2,都是第一产业偏高。相反,其比较效益则是第一产业最低,1990年度三大产业按劳动力人均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为4943、2327元,第一产业则仅有833元,只达抚州地区劳均1739元的二分之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滞后状况,形成全县财源结构老化,财力弱,经济领域出现高速度、低效益、穷财政的矛盾现象。此外,人口增长仍过快。经过连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得到明显控制,但199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仍然偏高,分别达20.25‰和14.37‰。国民经济在超负荷中运行。这些矛盾成为高速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制约因素。 立足县情,把握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本县应制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广昌“道通闽广”,东邻福建综合开发区、南接赣南开放试验区的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审时度势,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要突破产品经济、小商品经济那种先生产、后流通的经营格局,迅速向先研究市场、再组织生产的市场农业转变,加强“七分半山”的综合开发,使地尽其利。发展科技与教育要作为兴县富民的“百年大计”,努力提高劳动者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新广昌。
关键词: 广昌 社会经济 新中国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的41年中,广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历史性大进步,但也存在某些深层次矛盾,急待解决。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悬殊,1987年为6:2:2;1988~1990年为5:3:2,都是第一产业偏高。相反,其比较效益则是第一产业最低,1990年度三大产业按劳动力人均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为4943、2327元,第一产业则仅有833元,只达抚州地区劳均1739元的二分之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滞后状况,形成全县财源结构老化,财力弱,经济领域出现高速度、低效益、穷财政的矛盾现象。此外,人口增长仍过快。经过连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得到明显控制,但1990年全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仍然偏高,分别达20.25‰和14.37‰。国民经济在超负荷中运行。这些矛盾成为高速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制约因素。
  立足县情,把握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本县应制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广昌“道通闽广”,东邻福建综合开发区、南接赣南开放试验区的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审时度势,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要突破产品经济、小商品经济那种先生产、后流通的经营格局,迅速向先研究市场、再组织生产的市场农业转变,加强“七分半山”的综合开发,使地尽其利。发展科技与教育要作为兴县富民的“百年大计”,努力提高劳动者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水平,建设现代化的新广昌。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