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的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44
颗粒名称: 广昌县的农业
分类号: F3
页数: 2
页码: 8
摘要: 广昌是江西省晒烟生产基地县,又是全国、全省通心白莲出口、生产基地县。粮、林、莲、烟、麻、菇,是广昌农业的开发重点,并已形成“粮食保底、莲烟当家”的生产格局。水稻栽培逐步实现高产、优质化。1975年起推广籼型杂交晚稻。1986年以来建立万亩“吨粮田”,推行早、晚稻双季杂优连作制,实现亩均产粮1吨,取得水稻夺高产、创高效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 农业 经济

内容

广昌是江西省晒烟生产基地县,又是全国、全省通心白莲出口、生产基地县。粮、林、莲、烟、麻、菇,是广昌农业的开发重点,并已形成“粮食保底、莲烟当家”的生产格局。水稻栽培逐步实现高产、优质化。1975年起推广籼型杂交晚稻。1986年以来建立万亩“吨粮田”,推行早、晚稻双季杂优连作制,实现亩均产粮1吨,取得水稻夺高产、创高效的技术经验。经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稳定在45:55。深化改革,把种植业推向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县年均推广莲、稻套种1万余市亩,烟、秧、稻连作6000市亩。不仅增产稻谷3520吨,而且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莲、烟与水稻争地的矛盾得以解决。同时,种植优质稻10余万市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36%。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年均8万吨左右,人均有粮406公斤,高于全国人均376公斤水平。传统名、优产品通心白莲和晒烟的产量飞速增长。1990年,白莲总产1205吨,晒烟总产1344吨,分别是1978年总产量的10.9和10.4倍。香菇已具10万公斤生产规模。畜牧水产稳增,牛猪禽鱼养殖量年递增2.2%、3.3%、1.68%和3.4%。林业生产上通过持续30年的营林措施,使“大跃进”期间遭受严重摧残的森林资源得到补救和发展。全县有林地132万市亩,占山地总面积183.32万市亩的72%。惟林份资源蓄积构成中,幼林、中龄林偏多,占86.37%,成熟林仅占13.16%,故山林多而大规格木材缺。1990年秋,实施抚州地区“661农业开发工程”,广昌重点发展林(包括林产品香菇)、莲、烟,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农业开发高潮澎湃,1000多干部下农村劳动,6万余农民上山造林。当年农业总产值5705万元,是1952年的4.46倍,年递增4.02%;农业商品值占总产值的46.33%;农业国民生产值增加5661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1%;农业劳动率1876元/劳动力(个)。标志着以手工生产力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已由自给性生产转向商品性生产,但生产水平还低。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