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南宋到清未广昌经济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39
颗粒名称: 三、南宋到清未广昌经济概况
分类号: F023
页数: 3
页码: 4
摘要: 广昌县封建县域经济肇基于南宋。 斯时,全县以农为主,“其民少商贾,耕织自给”①(①宋《吁江志》。)。“岁秋,稻一登场(仅种单季稻),山濯濯无别种……绍兴间,借粮以给军储”,生产力低下而征徭奇重,“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巳贫而赋愈急”②(②李义山:《广昌官舍题名记》。)。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绍定二年(1229年)闽赣农民起义时,广昌农民纷纷加入廖十六(廖〓)、廖云、廖雷所部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南宋小朝廷的封建统治。
关键词: 广昌 莲乡 经济

内容

广昌县封建县域经济肇基于南宋。
  斯时,全县以农为主,“其民少商贾,耕织自给”①(①宋《吁江志》。)。“岁秋,稻一登场(仅种单季稻),山濯濯无别种……绍兴间,借粮以给军储”,生产力低下而征徭奇重,“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巳贫而赋愈急”②(②李义山:《广昌官舍题名记》。)。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绍定二年(1229年)闽赣农民起义时,广昌农民纷纷加入廖十六(廖〓)、廖云、廖雷所部的农民起义军,反抗南宋小朝廷的封建统治。义军挥师北向,克南丰、攻建昌(今南城县),建年号“重德”,朝野震惊。次年,宋理宗命御前诸军副都统置夏训、武友谅领重兵围攻,义军战败。端平元年(1234年)抗元军事吃紧,“军需用一而征十”。景炎元年(1276年),“县人吴浚集民兵数万戍秀岭(今头陂镇属境),与文天祥犄角相援抗击元军,百姓悉索敝赋以从”。八月,吴浚败降,元军占广昌。县达鲁花赤(元代县级最高监临官)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官吏占有大量“职田”,佃户沦为农奴,致使“佃户逃移,土田荒芜”。在77个年头(1284~1361年)中,广昌发生5次饥荒,哀鸿遍野。“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饥,人相食”①(①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星野志》。),其状尤惨!至正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军)同元军两度展开广昌争夺战,打击了封建势力,但战争也使地瘠民贫的广昌损失巨大。“故元时,本邑土薄人稀”,经济凋敝。
  明代,广昌封建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盛期。
  明初,官方招抚流亡,鼓励耕读,医治战争创伤。洪武八年(1375年)普设小学,每50家办学1所,“训迪军民子弟”。十年,清核户口,编《黄册》。二十四年丈量田地山塘,编“鱼鳞图册”,详载田主姓名,按田起赋,按丁编役,使豪绅逃避赋役受到限制,也把农民禁锢在土地上,迫使民心归田。此时,全县有官民田地山塘24.68万亩(折今18.51万市亩),种粮为主,也种白莲、桑麻。县衙年征赋米1.29万石,民户岁以麻布一匹纳官,农业、手工业发展颇具规模。永乐年间,“艺文儒术为盛”。孟戏在甘竹兴起,赖巽、赖瑛、何文渊、揭稽4人联翩中进士,“科名辈出,蜚声仕籍”。成化年间,西坑、中寺、鞍山坝(今高虎脑乡属)瓷窑,师承吉州窑工艺制造日用瓷器。县城、白水(今赤水)、谨节驿(今驿前)、武城驿(今头陂)等地市肆稠密,商旅辐辏。成化十六年(1480年)起,每年七月二十二日(唐代名将张巡生日)为始,举行迎神赛会与物资交流活动。赣、闽、浙、粤等地军民商贾云集,“如此者半月方罢,大抵东南会社未有若此之盛者”。此时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家庭手工业和商业有了相当发展。但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绅吏狼狈为奸,将赋役“飞洒”、“诡寄”于农民。“田归闾右,赋在贫下”②(何乔新:(江候生祠记》。)。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及其以此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沉重地束缚着农业生产力,激化阶级矛盾。成化末(1487年),闽、赣、粤农民起义军活跃于广昌,杀县令,诛豪绅,封建统治受到沉重打击,农民所受的压迫稍得缓解。正德间,水稻亩产已达2石。万历末,又引种晒烟。广昌农业初步形成以粮、莲、烟为主体的优势产品群。但因为“政日弊而民日逋”,进一步发展就困难了。崇祯时饥荒时作,为种粮而限种烟、莲,农业经济发展受阻。
  清代的广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错。清初,谢三总、陈五总等农民起义军,英勇抗清十六年,战死者1700人。战争连年,城乡衰破。广昌县城仅存“烟户十八家,瓦砾丘圩,衙街罔辨”。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反清,兵临建昌时,广昌“遍地土人聚友”,“甚至羽流缁侣……共拥旌旄”③(③刘邦治:《送子观音庵赡田记)。)。与清兵攻战四年,全县“靡日不在烽火中,闻阊生聚,尽付飞玲蔓草”①(①清顺治十三年,何三省:《广昌县志序》。)。人口剧减,到雍正五年(1727年)纳税人口仅有6807人②(②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前官方统计均为纳税丁口数。现例多以1丁口折5人计算人口数。),比215年前的明正德七年的9130人还要少。地广人稀,可耕地得不到开发,社会经济萎缩。迨至乾隆间社会相对安定,农村得以休养生息。乾隆三十七(1772年)诏令“续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刺激人口增殖。历年因逃避丁赋而瞒报的人口,此时也举报出来。乾隆四十七年人口猛增到13.5万人,到咸丰元年(1851年)更跃增为32.82万人,创广昌有史以来最高人口纪录。人口激增而耕地有限,农民加快土地开发,“往时多荒土,今则高而山,卑而洲,皆视其宜而垦之,渐成膏腴,靡有遗地”③(③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风俗志》。)。织布、制茶等手工业兴起,烟、莲、泽泻、茶叶与夏布行销沪、汉、粤、闽、香港和东南亚各地。吁江水运勃兴,白水(今赤水镇)与县城的水陆交通繁忙,商业兴盛。农村中,农忙务农,农闲务工,自然成俗。木工、篾工带徒传艺,串乡谋生,造就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清末,绅商竞相投资,办作坊,设行栈,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其间,烟草经营最有代表性。光绪年间,加工烟丝的作坊(即“烟棚”)崛起。仅白水圩一隅之地便有驿前、白水商人办的“烟棚”8家,年总产黄、黑烟丝50余万公斤,产品“运销汉口、江苏及江西各处”④(④《江西农工商矿纪略》。)。全县晒烟生产也得到相应发展。但是乾、嘉以来人口剧增,已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原来广昌人少地多,一反而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窘迫,真是“昔供一人之衣食,而今供二十人”,“昔居一人之庐舍,而今居二十人”⑤(⑤薛福成:(庸奄文外编》。)。教育落后,故道光以后广昌无进士。人口压迫生产力,遗害于后世。封建统治者根本不能解决人口问题,反而对官绅优免赋役,纵容土地兼并。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筹解屈辱条约的赔款,又增征田赋,对茶、烟、酒、糖加税2成。封建统治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严重阻碍广昌经济、社会发展。

附注

①宋《吁江志》②李义山:《广昌官舍题名记》①清顺治十三年,何三省:《广昌县志序》②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前官方统计均为纳税丁口数。现例多以1丁口折5人计算人口数。 ③清同治六年《广昌县志·风俗志》④《江西农工商矿纪略》。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