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编纂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116
颗粒名称: 县志编纂始末
分类号: K062
页数: 3
页码: 495
摘要: 南城县编地方志始于南宋绍兴年间,自童宗说首次主编《盱江志》之后,曾2次修《建昌军志》,8次修《建昌府志》,6次修《南城县志》。但自清同治十一年重修的《南城县志》面世后,中断110余年。民国31年和1960年,虽两度成立过修志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翔实的地方资料,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1980年10月,中共南城县委、南城县人民政府作出了编纂新《南城县志》的决定。此次修志从1981年4月正式成立修志机构起,共历时8年10个月,至1989年11月,新的《南城县志》定稿。1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新编《南城县志》交付出版。《南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一九九0年二月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史籍编写

内容

(一) 南城县编地方志始于南宋绍兴年间,自童宗说首次主编《盱江志》之后,曾2次修《建昌军志》,8次修《建昌府志》,6次修《南城县志》。但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的《南城县志》面世后,中断110余年。民国31年(1942年)和1960年,虽两度成立过修志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翔实的地方资料,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1980年10月,中共南城县委、南城县人民政府作出了编纂新《南城县志》的决定。
  此次修志从1981年4月正式成立修志机构起,共历时8年10个月,至1989年11月,新的《南城县志》定稿。
  1981年4月,经县委研究,成立南城县编史修志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承担编纂县志和征集中共党史资料两项任务。史志办成立初期,从1981年4月至1982年6月,以广征博采的方法开展县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一。查阅了县档案馆大量案卷和存于县公安局的全部民国档案,还先后派人到省档案馆、省公安厅、中央档案馆、南京第二档案馆等处查找资料,共搜集各种文字资料约400万字;通过走访社会各界人士,收集口述资料约10万字;同时,还组织县属各单位编写了单位史,获得近200万字的资料。其后,按照精编核准的要求,开展编纂工作。至1986年7月,4易其稿:一稿于1983年3月完成,约100万字;二稿于1983年年底完成,约80万字;三稿于1984年7月完成,约72万字。在前3稿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南片县志稿评议会精神,汲取方志界学术研究新成果,以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为主攻方向,至1986年7月完成《南城县志》送审稿,约68万字。此后进入审稿、定稿阶段。1987年7月,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人武部等6套领导班子成员对送审稿进行了评审。根据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和参加同年9月举行的“抚州地区新编《南城县志》评审会议”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县志办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以突出改革的时代特色以及压缩志稿文字为重点,再次进行全面的修改、订正,摒弃了前4稿10个大篇的结构,改用多卷分列式,并将下限由1984年延至1985年。《南城县志》修正稿于1988年5月完成。9月,通过了地区县志审稿小组的政治与保密审查,并征求了省、地6名县志顾问的意见。再作少量的修改订正后,于次年元月完成暂定稿。1989年8月,县上6套领导班子在硫铁矿召开会议,对暂定稿予以原则同意。根据领导同志意见,又对该稿作了少量修改。至11月,定稿工作终于完成。1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新编《南城县志》交付出版。
  此次修志,历时8年有余,由于人事变动,县委多次对编纂县志的领导机构进行调整:1981年2月至1984年4月,原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孙谦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魏建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德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欧文龙为副组长;1982年4月,任命邓遐龄为县志办主任、章添元为副主任;1984年初,县领导班子换届。6月,县委决定撤消原编史修志领导小组,成立由11人组成的县志编纂委员会,由县长、县委副书记任建才任主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冯才及副县长郑国秀、县志办主任邓遐龄任副主任(注:同年8月,邓遐龄调省城工作)。以后,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原则,将县志办由县委机构划归政府机构序列,归口政府办公室领导。1987年6月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吴金福兼任县志办主任。
  由于时间跨度大,县志办工作人员也有较大变化:县志1至3稿,邓遐龄负责总纂,编辑人员有刘克惠、周华、陈行芳、胡定元、姚晓明、章添元、黄豫如、廖崇福、霍质彬;4稿至定稿,由章添元总纂,编辑人员有刘道远、李先翔、李景辉、汪增光、周华、季敦峰、姚晓明、廖崇福。此外,县医院梅开丰、文化馆詹恂如参加了“建昌帮中药业”、“文化”两卷的修订工作。统战部的万文惠对部分县志稿的史实进行了校正。
  (二) 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编纂社会主义新县志,是一项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部县志所以得以问世,编纂人员数易寒暑,躬身笔耕,努力工作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上级业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广大群众的帮助支持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则是最重要的保证。
  8年多来,连续4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都十分关心、重视修志工作,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编史修志中的重要原则问题及时研究,原县委书记曹二俚、县长任建才、揭国雄,现任县委书记王扬光、县长程传裕多次听取县志办工作汇报,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帮助解决修志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参加或主持县志审稿会议。县人大、政协、纪委、人武部的领导同志也曾多次参加县志审稿会议,参加县志稿审定工作。
  编纂《南城县志》,得到许多曾在本县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与支持。60年代曾任南城县委书记、现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许勤同志,不仅为《南城县志》撰写序言,还亲自参加新编《南城县志》稿评审会,并就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指导编史修志等重要原则问题作了讲话。1985年1月,解放后南城县首任县长、原九江地区行署专员王华等30几位50、60年代曾在南城工作过的老领导,以对南城人民深厚的感情应邀参加了《南城县志》“大事记”的审查,不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还就编纂方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南城县志》的编纂工作。1984年10月推荐《南城县志》(第三稿)参加了全国南片县志稿评审会评审,使该志稿荣幸得到全国著名方志界专家学者的指教,使编纂者得到一次很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此后,方谦、王田有、姚公骞等领导多次莅临本县,给南城县志的编纂工作以重要指导。
  县志编纂工作得到省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帮助与指导。省志办主任王田有、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公骞、江西师大历史系副教授许怀林、省志编辑室办公室负责人朱祥清、省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王炯尧、《赣东报》总编宋友贤等6名《南城县志》顾问,就提高新县志的思想性、科学性提出了许多好建议。他们多次条分缕析地帮助修改县志编目,认真披阅了大部分志稿,并与地区县志审稿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参加了县志稿的终审工作。此外,还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颜森、湖北大学历史系蔡树立、江西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宁裕先、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师室总工程师唐宗寰、江西师大历史系研究生邱尚仁等同志的帮助。现志稿中的“方言”和部分人物传记,也是请这些同志撰写的。
  编纂《南城县志》工作,更得助于广大群众的支持、县属各部门的大力协作。许多社会贤达主动向县志办提供资料。县属各单位有46人参加单位史的编写工作,有38人受聘担任县志审稿员,这些同志在提供资料、校核史实方面对县志编纂工作作出了贡献。各主管局领导亲自审核了有关专志志稿,并签名盖章以示负责。县档案局以免费优先的服务,为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总之,《南城县志》确实是众手成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值此《南城县志》出版之际,我们向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群众、专家学者与各级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 《南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一九九0年二月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