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往礼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06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交往礼仪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1
页码: 377
摘要: 南城素有“礼义之邦”之誉。县民交往,注重礼仪。当亲友路遇时,卑、幼的先侍立一侧,向尊、长者行礼,问候起居并让行。平辈则彼此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即可。近年来多用“您好”。亲友家有婚丧喜庆时,根据亲疏长幼等不同情况送礼,表示庆贺或哀悼。一般是送现金,喜庆用红纸包以偶数,丧事则用白纸包以奇数。吃酒坐席,妇孺不与男客同席,男宾席、女宾席的头席或上首位置,为尊贵长者所坐,一般人则在旁席或下首敬陪。兄弟发生纠纷,家长解决不了时,往往请娘舅出面仲裁。建国后,社交活动富于时代气息,同志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至80年代,人际关系更是讲究文明、礼貌、卫生、秩序和道德,社会主义新风日益形成。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风俗习惯

内容

南城素有“礼义之邦”之誉。县民交往,注重礼仪。
  当亲友路遇时,卑、幼的先侍立一侧,向尊、长者行礼,问候起居并让行。平辈则彼此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即可。一般问语是:“你吃了饭么?”“到哪里去?”。近年来多用“您好”。
  亲友家有婚丧喜庆时,根据亲疏长幼等不同情况送礼,表示庆贺或哀悼。一般是送现金,喜庆用红纸包以偶数,丧事则用白纸包以奇数。
  吃酒坐席,妇孺不与男客同席,男宾席、女宾席的头席或上首位置,为尊贵长者所坐,一般人则在旁席或下首敬陪。
  除了拜年(春节 )追节 (端午、中秋)之外,平时走亲戚家,亦应随带四色礼品,空手上门视为非礼。作客一般是吃了中饭就返回,倘须住下,也不宜长久。
  兄弟发生纠纷,家长解决不了时,往往请娘舅出面仲裁。
  邻里之间,注意和睦相处,即所谓“远亲不如近邻”。
  人们出门上街,走亲访友,注重衣饰,以至有人想方设法去借。有“穷里不穷外”之俗。
  建国后,社交活动富于时代气息,同志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至80年代,人际关系更是讲究文明、礼貌、卫生、秩序和道德,社会主义新风日益形成。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