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3064 |
颗粒名称: | 一、衣着 |
分类号: | K892.2 |
页数: | 2 |
页码: | 375 |
摘要: | 民国时期,农村男子习惯着对襟短上衣,质为家织棉布,用蓝靛染色。穿宽大裤腰裤腿的裤子,穿时将裤腰收紧叠于肚前,以裤带系紧。裤腿宽便于劳动时卷起。出门则常系腰布把上衣下摆扎紧,腰间可插烟竿或小件工具;解下腰布又可作拂尘、揩汗、垫坐以及代替褡裢等用途。夏时戴斗笠,入冬多戴“絮帽”。妇女喜穿右开大襟的短衣,宽大的便裤。讲究的上衣为圆摆、花边、绣襟、盘扣,花色多样,料子较好。年纪大的用青或蓝色底布,不加装饰;年轻的喜以红、绿色或花布为底子,中间绣花,周围镶边。围腰上角用带子或银链挂在颈上,侧以扁绳系于腰背。解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着有了很大的变化。 |
关键词: | 服饰 风俗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