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节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0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节俗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2
页码:
374
摘要:
新春贺年正月初一为春节 ,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交相庆贺,往来如织。家家户户都备有糖果烟茶。款待客人。旧俗初一至初三日,不扫除,不倾水,谓之“聚财”。亲朋至友彼此宴会。远客拜年至元宵日为度。大商号10日后开张,小店铺1~2日后即开门。解放前,有由小孩装扮“财神”的傩舞队,载歌载舞,挨家挨户贺春祝岁,建国后,此俗逐渐消失。
关键词:
岁时节令
风俗习惯
内容
新春贺年正月初一为春节 ,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交相庆贺,往来如织。家家户户都备有糖果烟茶。款待客人。旧俗初一至初三日,不扫除,不倾水,谓之“聚财”。亲朋至友彼此宴会。远客拜年至元宵日为度。大商号10日后开张,小店铺1~2日后即开门。解放前,有由小孩装扮“财神”的傩舞队,载歌载舞,挨家挨户贺春祝岁,建国后,此俗逐渐消失。
上元灯舞正月十三至十六日。县城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张灯结彩,放花爆。各种彩灯,制作精巧,有龙灯、马灯、狮子灯及各种人物灯等等。郊区四乡农民组织龙灯进城,金鼓踏歌,比屋演玩。十五日元宵之夜,灯节达到高潮。届时,万灯上市,绚丽辉煌,人流滚滚,充街塞巷,谓之“闹元宵”。建国后,为了防范火烛,观灯活动逐渐停止,但赛龙灯和狮舞表演作为群众所喜爱的娱乐活动,仍保留下来。
清明扫墓清明时节 ,柳枝新绿,家家折柳插于门前,稚童扎柳冠戴在头上,谓可避邪。当日,人们荷锄携篮,登山扫墓。在墓前摆上三牲供品,焚香、鸣爆竹、洒酒、烧纸钱、祭拜先人、挂纸、为坟堆添加草皮,称“打草壳”。旧时,一些家祠还举行集体祭祖的典礼仪式。
解放后,每年清明节 ,各机关团体和学校均组织队伍到河东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
毛娘出嫁四月初八,昔有“嫁毛娘”之俗,这天早晨,家家户户将室内室外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用红纸条书“四月初八嫁毛娘,毛虫一扫断精光”贴在厅堂显眼处。此俗虽有迷信色彩,但客观上起到搞好夏季卫生大扫除的作用。
端午竞舟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家家用菖蒲作剑,芹艾扎彩,悬于门前。以酒调雄黄,画“王”字符于门壁上,小孩用雄黄酒书”王”字于额,谓可避邪。又用棕叶糯米扎的三角粽、鸡蛋、田螺、大蒜为早肴。
中午,盱江太平桥畔,有龙舟竞赛,两岸站满观众。龙舟竞赛于碧波之中,飞桨鼓浪,摇旗鸣号,呼喊喝彩,竞争上游。数里江岸,一片欢腾。
七夕乞巧七月初七之夜,乡俗为“乞巧会”。许多妇女沐手熏香,在庭院中摆设香案,供上瓜果,罗拜月下,谓之“乞巧”。希望织女授以精巧的针线手艺和幸福机缘。
中秋赏月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 ”。当日夜晚,各家各户阖家团聚。或围聚在电视前,观赏文艺节目,或在庭院内一边吃着月饼、柚子等果品,一边观赏月亮。旧时,一些农村妇女有“摸青”之俗,即三三两两潜入地里,摸摘瓜果,以卜生男生女。儿童喜做“烧瓦子灯”的游戏,节前用碎瓦砌成小塔,内置干柴,中秋之夜由一小孩将塔内干柴点燃,其余孩子把煤油、松香,喷洒其上,霎时红光紫雾,焰火冲天,甚为壮观。
重九登高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昔时,士庶喜登凤凰山眺望,今则喜欢登从姑山游玩。“家家蒸菊花糕,饮茶萸酒,宴会之盛,盛于中秋”。
放“风筝,他处皆戏于春时,南城独行于秋月,自中秋至重九,少年争奇竞胜。夜间放者,悬灯于线,远望如繁星丽天”(据<南城县志》同治版卷一之四)。
冬至祭祖“冬至,有祠宇祭田者则祭于祠,先一日习仪,至日序班行礼,设馔给胙;无则香烛纸欷,祭于家而已”(《南城县志》同治版卷一之四)。建国后,宗族祠堂已不存,但一些群众仍保留在家中以简单礼仪祭祖的习俗。
小年奉灶旧俗,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小年,各家用素肴祭祖。
小年前两天,家家搞卫生,把各处打扫得千干净净,谓之“禳尘”,或谓“除残”。民俗“有丧之家不扫尘”。
除夕祈福除夕日,家家户户贴春联、摆年糕、蒸岁饭,并奉祭祖先。夜宴,合家团聚入席,叫“吃圆年饭”。接着放焰火礼爆,并向孩童散发用红纸包好的“压岁钱”。当家的人通宵达旦,照料各处香火,称为”守岁”。
又在屋内每个房间、角落以至牲畜栏厩,燃点灯火,叫做“照岁”。
除上述节俗外,旧时南城还有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 ”、十月初一下元节给死者送寒衣两个节俗。建国后,由于破除迷信,已很少有人信奉这两个节俗。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