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0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天主教
分类号: B9
页数: 2
页码: 371
摘要: 明万历四十四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罗如望将天主教传入县内游家、渭水桥一带乡村,并在游家建有9栋8l间的教堂用房,发展教徒579人。崇祯三年,葡籍传教士费奇观在县城西门新建教堂1座,作为传教场所。以后,金尼阁、殷锋泽、马若瑟等外籍神职人员相继来县传教。18世纪中叶,南城教会由余江教区圣味增爵会所辖,先后由法籍何主教、美籍徐主教等掌管教务。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势力加紧向中国内地渗透,天主教在南城县发展很快。建国后,县内天主教徒人数逐渐减少。1958年,江西省天主教首届代表会议自选自圣了主教,决定撤销南城教区,并入余江教区,由黄曙主教主持教务。
关键词: 宗教政策 天主教

内容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罗如望将天主教传入县内游家、渭水桥一带乡村,并在游家建有9栋8l间的教堂用房,发展教徒579人。崇祯三年(1630年),葡籍传教士费奇观在县城西门新建教堂1座,作为传教场所。以后,金尼阁、殷锋泽、马若瑟等外籍神职人员相继来县传教。18世纪中叶,南城教会由余江教区圣味增爵会所辖,先后由法籍何主教、美籍徐主教等掌管教务。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势力加紧向中国内地渗透,天主教在南城县发展很快。民国17年(1928年),设立南城教区,由圣葛隆巴会的爱尔兰籍教士利伯高主持教务,民国26年利伯高升为主教。南城教区管辖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5县的天主教会。南城教会除有县城大教堂外,还有游家、上唐、株良、硝石、珀玕等5所天主教堂。在县城设有启迪小学、圣路加医院、孤老残废院、修道院各1所。
  建国前夕,全县有爱尔兰籍神职人员12名,内主教1人,司铎7个,修女4人;中国籍司铎3人。教徒4741人,其中80%为农民。建国后,县内天主教徒人数逐渐减少。1952年,爱国天主教徒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运动,召开教友大会,成立南城县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员会,并发表反帝爱国革新宣言。次年,人民政府将披着宗教外衣从事违法活动的外籍神职人员遣送回国。1954年8月,成立南城县天主教爱国会,设有专职委员驻会办事。1957年,郭懋功代表南城教友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并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委员;1958年,又当选为江西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
  1958年,江西省天主教首届代表会议自选自圣了主教,决定撤销南城教区,并入余江教区,由黄曙主教主持教务。1960年,省教务委员会决定全省各教区合并为江西教区,由陈独清主教统管教务。“文化大革命”中,一切宗教活动都被严禁,有些教徒受到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渐落实,教徒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