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姑仙坛记石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005
颗粒名称: 一、麻姑仙坛记石碑
分类号: K879
页数: 1
页码: 361
摘要: 楷书唐碑,碑文全称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唐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于大历六年游麻姑山,以小楷撰写此文镌刻于石。此碑立于麻姑仙坛侧,人称“鲁公碑”。字体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后遭雷击毁失。明代初年,建昌知府梁伯达获拓本重刻于石,亦属罕见传本。万历十三年,知府季鹰自称在罗汝芳处见旧本镌石,即翻刻于碑传世。因年代久远,亦已失传。清乾隆十九年,知府黄肇龙访得拓本,即命匠工重刻于石,嵌于仙都观殿上。碑横宽2尺,竖尺余。1967年破“四旧”时毁。
关键词: 造像 石雕 石刻

内容

楷书唐碑,碑文全称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唐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于大历六年游麻姑山,以小楷撰写此文(共887字)镌刻于石。此碑立于麻姑仙坛侧,人称“鲁公碑”。字体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后遭雷击毁失。
  明代初年,建昌知府梁伯达获拓本重刻于石,亦属罕见传本。万历十三年(1585年),知府季鹰自称在罗汝芳处见旧本镌石,即翻刻于碑传世。因年代久远,亦已失传。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府黄肇龙访得拓本,即命匠工重刻于石,嵌于仙都观殿上。碑横宽2尺,竖尺余。1967年破“四旧”时毁。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