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000
颗粒名称: 一、万年桥
分类号: K878
页数: 1
页码: 360
摘要: 为江西今存最长之石拱古桥,始建于明末。位于县城东北5里之武岗山下,古歇洋渡口。桥长411米,高10米。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跨度14米,23孔,24墩,前墩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迎水之势,古称“金刚雁翅式”。桥面中间原有一亭。精美雅致,古朴清爽。明崇祯七年仲夏,雨霖江涨。歇洋渡口,舟覆人溺,死者躬人。为筹集建桥巨款,吴君捐薪俸以倡导。不久,吴君调任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为“置材计庸,奖勤鞭惰”。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炸塌东岸三孔桥面,旋于原墩上铺设木板以通车。1954年底,人民政府修整。改为混凝土桥面,水泥栏杆。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内容

为江西今存最长之石拱古桥,始建于明末。位于县城东北5里之武岗山下,古歇洋渡口。桥长411米,高10米。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跨度14米,23孔,24墩,前墩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迎水之势,古称“金刚雁翅式”。桥面中间原有一亭。两旁有石栏杆。精美雅致,古朴清爽。
  明崇祯七年(1634年)仲夏,雨霖江涨。歇洋渡口,舟覆人溺,死者躬人。是年腊月,分巡湖东道吴麟瑞(字秋清,南城人)驾临渡口,详察情况,首倡建桥。并博采众议,厘定方案:“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墩如太平桥,峭其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以防火灾。”为筹集建桥巨款,吴君捐薪俸以倡导。不久,吴君调任江西按察使,督催更严,亲为“置材计庸,奖勤鞭惰”。至清顺治四年(1647年),大桥落成。雍正二年(1724年)圮坏,知府李朝柱主持修复。乾隆、嘉庆年间,邑人垒修墩坝。民国25年(1936年)改为公路桥。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炸塌东岸三孔桥面,旋于原墩上铺设木板以通车。
  1954年底,人民政府修整。改为混凝土桥面,水泥栏杆。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