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门胜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977
颗粒名称: 三、龙门胜迹
分类号: K917
页数: 1
页码: 356
摘要: 从“双瀑”沿小道拾级而上数百步,一孔拱桥翼然架于石涧之上,即为龙门桥,又名三峡桥。倚栏观之,一溪不疾不徐流至桥底,涌至绝壁,坠入数丈深的石罅,势若倾盆。泉水与岩石碰撞,发出秋涛出峡般的声音。瀑底为一潭,其水深不可测。传说潭中潜伏着一条蛟龙,常蟠踞在一块巨石上,朝拜天上星斗,故名“龙湫”。那块巨石,即称“礼斗石”。又传,某年大旱,为祈雨,邓紫阳真人将唐玄宗赐给麻姑山镇山之宝——一对金龙投入潭中,故又称“金龙潭”。桥之下,潭之上,悬瀑之内,相传有一石洞,称“水帘洞”,可容数十人。亭侧,有一棵古松,苍劲挺拔,横枝偃盖,称“迎宾松”。里为半月泉,以泉口有半月形的储水石池而名。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古胜古迹

内容

从“双瀑”沿小道拾级而上数百步,一孔拱桥翼然架于石涧之上,即为龙门桥,又名三峡桥。桥上有亭。倚栏观之,一溪不疾不徐流至桥底,涌至绝壁,坠入数丈深的石罅,势若倾盆。泉水与岩石碰撞,发出秋涛出峡般的声音。瀑底为一潭,其水深不可测。传说潭中潜伏着一条蛟龙,常蟠踞在一块巨石上,朝拜天上星斗,故名“龙湫”。那块巨石,即称“礼斗石”。又传,某年大旱,为祈雨,邓紫阳真人将唐玄宗赐给麻姑山镇山之宝——一对金龙投入潭中,故又称“金龙潭”。桥之下,潭之上,悬瀑之内,相传有一石洞,称“水帘洞”,可容数十人。
  桥亭的进出石门上嵌有石刻对联,入门楣额为“龙门胜迹”四字。亭侧,有一棵古松,苍劲挺拔,横枝偃盖,称“迎宾松”。桥下南侧有两泉。里为半月泉,以泉口有半月形的储水石池而名。外为神功泉,泉水从岩缝中渗出,注入一个形状象臼的石盂,再顺一道缺口涓涓流入溪中。盂内一池清泉,大不盈尺,深不盈寸。泉上嵌有“一勺之多”的石额,为明代御史邵梅墩所书。此泉水质优良,据《麻姑山志》载:“其泉清香甘冽,酿酒尤佳。相传,泉初出时如酒,色微红、饮之醉人,疑为诸仙丹液。后农人以秽器取之,色变味淡,不若先年,然比他水犹为绝胜也”。该泉经省医学、卫生、食品、核辐射、科研管理等11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化验,确认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有抗癌变、防衰老的功效,现已开发利用。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