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967
颗粒名称: 卷二十八 体育
分类号: G807
页数: 3
页码: 352
摘要: 南城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有踢毽、举重、武术、游泳、竞舟和棋类等项目。民国时期,田径、球类、体操等现代体育运动逐步传入南城。当时,县内体育一直不被当局重视,因此发展极为缓慢。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南城县体育事业迅速发展。此外,有20名学员先后考入体育院、系,2名考进中专体育班。1959年至1985年,全县有6名运动员,5次参加全省运动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在1974年6月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本县运动员破抚州地区少年女子标枪纪录。在1974年第四届运动会上,南城运动员破抚州地区男子跳远纪录。在1977年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获100米第一名、60米第三名、跳高第三名。
关键词: 业余体校 体育教育

内容

南城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有踢毽、举重、武术、游泳、竞舟和棋类等项目。民国时期,田径、球类、体操等现代体育运动逐步传入南城。当时,县内体育一直不被当局重视,因此发展极为缓慢。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南城县体育事业迅速发展。
  第一章体育机构 1953年建立具体育协会,1958年改为具体育运动委员会,各工矿、机关、学校及乡(镇)也先后成立基层体育协会。1960年又成立县国防体育协会(次年并入具体委)。1984年9月,建立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1974年6月,创办县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田径、足球、篮球3个班,配备教练员6名,额定田径班学员30名,足球班学员22名,篮球班学员24名。学员从中、小学生中选拨,经费由省体委按额定数拨给。至1985年,青少年业余体校共培训学员774名。其中达到二级运动员的7名,三级运动员的94名,为省体工队输送足球队员2名、篮球队员2名,曲棍球队员1名,田径队员1名;还为省、地体校输送了9名学员。此外,有20名学员先后考入体育院、系,2名考进中专体育班。
  第二章运动场和设施解放前,全县仅在县城有一个简易的沙土篮球场,中学和重点小学有少量篮球、排球、铅球、乓乒球,单双杠等器材和沙坑、简易跑道等。
  建国初期,学校和一些机关单位因陋就简,自力更生,修建了10多个简易篮球场,添置了各种球类和田径运动器材。1963年,建成全县第一个水泥灯光球场,7级石质看台能容纳观众2000人。
  1964年,在县城人民广场兴建了有6条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1978年跑道扩建为8条,并增建练习跑道1条,足球场1个,以及跳高、跳远、投掷等竞赛场地。次年,又添置了跳高架,单双杠、高低杠、乒乓球台、杠铃、球类、垫床等器材,使这个运动场成为全地区设备较为完善的综合性运动场地之一。
  1985年,全县各机关、学校、乡镇共有篮球场50个,排球场4个,棋类房1个,羽毛球场1个。
  1979年,具体委办公大楼建成,除供办公外,尚设有男、女浴室、餐厅、广播室、运动员宿舍等,建筑面积共1500平方米。
  第三章群众体育民国时期,各中、小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主要有篮球、赛跑、拨河、投掷等项目。抗战爆发后,南昌等地沦陷,许多机关、学校迁至南城,县城人口剧增,出现“篮球热”。县篮球联队“坚强队”在第七行政区各县比赛中多次夺魁,还在民国28年(1939年)举行抗日募捐篮球义卖赛,以门票收入支援抗战。
  建国后,群众体育活动逐渐发展。50年代,篮球、乒乓球、棋类等运动项目在全县城乡趋于普及。
  1958年后,各机关、学校、工厂普遍推行了广播操、工间(课间)操和劳卫制锻炼。1964年,在劳卫制锻炼测验中,全县有1500人达到青年组锻炼标准,500人达到少年组锻炼标准。1972年,城关镇被评为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出席了在安徽芜湖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1976年至1980年间,群众体育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全县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的有7人,三级运动员标准的200人。运动项目也由篮球、乒乓球、棋类、田径扩展到排球、足球、羽毛球、自行车、射击、游泳、登山等,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学生,居民、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全县中、小学生踊跃参加“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
  1983年至1985年中,通过对部分中小学校学生新的“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抽查,达标率在700%以上,同时,适合老年人运动的慢跑、拳术、气功、钓鱼、门球、登山等项目也有所开展。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裁判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截至1985年,全县获得国家裁判员等级称号的达142名,内有一级裁判员1名,二级裁判员16名,三级裁判员125名。
  第四章体育竞赛 1958年12月,举行南城县首届全民运动会,两人分别以1.57米和12"1的成绩破男子跳高和男子100米的县纪录。
  1963年10月举行第二届全民运动会。进行了球类、田径等20多个项目的比赛。许多项目刷新了县纪录。
  1958至1985年,全县先后举办了游泳、田径、乒乓球、自行车、篮球、足球、拨河、广播操、登山、环城赛跑、棋类等单项运动会56次。1983年8月和1985年7月,具体委两次承办全省业余体校足球赛。
  1959年至1985年,全县有6名运动员,5次参加全省运动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在1959年5月省第二届运动会上,运动员破抚州地区女子跳远纪录,并参加了全国田径运动会。在1974年6月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本县运动员破抚州地区少年女子标枪纪录。同年,1名南城女运动员选入省乒乓球少年队,参加了在广西举行的全国乒乓球赛。在1974年第四届运动会上,南城运动员破抚州地区男子跳远纪录。在1977年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获100米第一名、60米第三名、跳高第三名。
  县代表队参加省、地运动会所获名次表表28-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