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6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影
分类号: J943
页数: 1
页码: 315
摘要: 民国24年,县城南街盱江旅社始放映无声影片《海盗》。此后,影片逐渐增多,先后放映过《桃李劫》、《红粉金戈》、《董小宛》等。建国初,省人民政府巡回电影放映队每年到南城放映约30场左右。每年在南城放映90场左右。该队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甲等模范电影队。1958年,购进35毫米座机,为全区第一个拥有此种放映设备的县。次年在西街兴建一座容纳1000名观众的电影院。1975年10月,撤销县办电影队。将11套放映设备折价售给公社组建的社办电影队。1974年,徐家公社每个大队都办起了电影队、成为全省第一个普及队办电影队的公社。1980年,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成立后,电影宣传工作跃居全省前列,在省、地举办的电影宣传比赛中多次获奖。
关键词: 电影放映队 农村文化

内容

民国24年(1935年),县城南街盱江旅社始放映无声影片《海盗》。此后,影片逐渐增多,先后放映过《桃李劫》、《红粉金戈》、《董小宛》等。
  建国初,省人民政府巡回电影放映队每年到南城放映约30场左右。1951年,抚州专区成立电影队。每年在南城放映90场左右。
  1954年5月,组建县电影队。该队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甲等模范电影队。1958年,购进35毫米座机,为全区第一个拥有此种放映设备的县。次年在西街兴建一座容纳1000名观众的电影院。1964年,成立县电影管理站,次年发展到4个电影队,放映人员13名,全年观众达80万人次。1968年,县办电影队下放公社管理,1970年收回县管。1975年10月,撤销县办电影队。将11套放映设备折价售给公社组建的社办电影队。
  1976年,电影院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在全省首创“开门进场,对号入座,映中验票”的管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次年出席了全国城市电影院工作经验交流会。
  1958年,万坊公社试办全县第1个社办16毫米电影队。1972年,龙湖公社自办两个8.75毫米电影队。此后,各公社都先后办起了电影队。到1980年,全县16个公社均配有16毫米和8.75毫米电影队各1个。
  1972年,徐家公社的游家、圳上、厚坪、下弓、白洲等5个大队分别成立了8.75毫米电影队,创全省队办电影队之先。1974年,徐家公社每个大队都办起了电影队、成为全省第一个普及队办电影队的公社。随后,里塔、洪门等公社也相继普及了队办电影队。1982年,出席了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至1984年,全县农村放映单位发展到102个,从业人员150余人,上唐、里塔还分别兴建了装机35毫米的电影院。
  1980年,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成立后,电影宣传工作跃居全省前列,在省、地举办的电影宣传比赛中多次获奖。1983年,出席了全国电影宣传工作会。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