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3
页数: 2
页码: 300
摘要: 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办建郡中学,学生30余人,教师2人。课程设国文、数学、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生物、图画等。民国12年,省政府在南城创办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址设南门周家祠。民国25年改为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校舍在明益王府旧址,附设初中部,共有教员17人,学生197人。抗日战争时期,南昌一度沦陷。抗日战争胜利后陆续迂回。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原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和南城县立中学,将两校合并为江西省南城中学。1985年,全县共有18所中学。各校的图书、仪器进一步充实。全县中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初中升高中统一考试上及格线的人数逐年增加。1982年到1985年,南城还有12名少年被录取为大学生。
关键词: 中等教育 中学教育

内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建郡中学,学生30余人,教师2人。课程设国文、数学、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生物、图画等。民国3年(1914年)停办。
  民国12年(1923年),省政府在南城创办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址设南门周家祠。民国17年改为省立第十二中学,校址在老湖坪旧府署,设三个班,学生79人。民国25年(1936年)改为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校舍在明益王府旧址,附设初中部,共有教员17人,学生197人。
  抗日战争时期,南昌一度沦陷。私立心远中学、江西中学、南昌九县联立洪都中学先后迁入南城县。抗日战争胜利后陆续迂回。民国28年(1939年),在县城东郊山石嵊新办南城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5年(1946年)迁城内考棚旧址。各年级先后开设的课程有公民、国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美术、音乐、体育等,采取学年考试留级制。其制以60分为及格线,主课一科与非主课一科不及格者留级,非主课三科以上不及格者留级。每年暑假,各个班都有一部分(少则1~2名)学生留级。民国33年(1944年),增设简师部。民国37年(1948年),南城县立中学在校学生316人,教师28人。
  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原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和南城县立中学,将两校合并为江西省南城中学。当时有学生159人,教职员17人,校址设王城上明益王府旧址。1952年,学生增至360人,教职员工31人。1954年秋季增办高中,成为当时抚州地区第二所高中,生员来自南城、南丰、黎川、资溪、宜黄等5县,学生增至610人。1956年,创办新丰初级中学。
  1957年秋季,南城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86人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41人,升学率达47.6%。同年9月,校址迁至金斗窠。1958年后,学校以教学为主的正常秩序一度被打乱,学生劳动时间过多,学习成绩普遍下降。1958年至1962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全县出现一种名为学校实为农场、工厂的“红专学校”。到1963年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以后,这些偏向才得到纠正,“红专学校”也自行消失。1965年,教学质量又得到提高。南城中学校舍全新,有图书10000多册,理化生物仪器标本1000余件;74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录取41人,升学率达55.4%。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课闹革命”,取消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许多教师下放农村劳动,“贫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任意缩短学制,取消分班教学。否定学校以教学为主、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原则。南城中学多年添置的仪器、图书也被毁坏。在“初中不出大队,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影响下,各地普设中学。同时取消文化考试,实行推荐上大学。
  1977年,恢复“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统一分配”的招生制度后,学生好学、教师爱教的新风逐渐形成。1979年暑假,全县10所完全中学调整为5所,即南城一中、二中、三中(设水南)、洪门中学、上唐中学;20所初中调整为13所,即万坊、岳口、姑山、株良、里塔、睦安、徐家、珀玕、浔溪、新丰、天井源、龙湖、严和等初级中学;花楼下、源头、路东3所初中改为农业初中。是年全县共有中学21所,当年招收新生4109人,毕业2109人,在校学生数共10804人。其中:高中招收新生943人,毕业962人,在校2440人。通过网点调整,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教学设备不断完善。
  1985年,全县共有18所中学。南城一中,南城二中(设于河东)为完全中学;其余16所中学除上唐办了职业高中班外,均为初中,分设各乡(镇)。共有中学生10018人(初中生8357人,高中生1661人)。当年初中毕业1795人,高中毕业457人。各校的图书、仪器进一步充实。南城一中图书馆藏书18000册(含教学用15000册),阅览室有杂志、报纸250余种;物理实验室有仪器107种(2134件),化学实验室有仪器及药品300种,生物实验室有仪器及标本280余件;电化教学设备有电视机2台、投影幻灯机16台、录扩两用机24台、电唱机6台、幻灯机3台、微机l台等。全县中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初中升高中统一考试上及格线的人数逐年增加。1979年及格面占全县参加考试人数的8.2%,1981年增到22.5%,1983年增到40.9%,1985年达到55.7%,从1977年到1985年,全县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共2142人,其中高校856人,中专1286人。1982年到1985年,南城还有12名少年被录取为大学生。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