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教育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2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教育改革
分类号: G521
页数: 1
页码: 298
摘要: 解放后,首先改革国民党统治时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象,学生劳动过多,教学受到冲击,质量有所下降。1959年,重新明确以教学为主,各校进行以“加强双基教学,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既抓“双基”,又注意思想教育、身体锻炼,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此期间,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年动乱,党的教育方针被歪曲,中小学教育受到严重破坏。在南城一中试行了校长负责制。并在南城一中附设了职业高中班。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内容

解放后,首先改革国民党统治时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1953年起,组织教师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对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现象,学生劳动过多,教学受到冲击,质量有所下降。1959年,重新明确以教学为主,各校进行以“加强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为内容的教学改革。1962年,开始调整中小学教育工作,强调正确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既抓“双基”,又注意思想教育、身体锻炼,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此期间,学校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年动乱,党的教育方针被歪曲,中小学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学校逐步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加速了中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在南城一中试行了校长负责制。并注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起了上唐源头和万坊花楼下两所农业初中及上唐农业高中。并在南城一中附设了职业高中班。1979年开始引进中央教科所以集中识字为特点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教材,南城一中、盱江小学、实验小学3所学校23个班级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6个学科,共有35位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的实验教学。在改革农村教育方面,普遍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办学”。各公社(乡镇)设立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该公社(乡镇)教育行政和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在农村重点抓好普及小学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普及小学教育责任制,有步骤地实行9年义务制教育。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