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01
颗粒名称: 三、“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年)
分类号: F211
页数: 2
页码: 280
摘要: 196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659.15万元,比1960年上升5.1%;工业总产值535.8万元,比1960年下降了63.9%。 1962年,继续贯彻调整方针,工农业总产值基本上与上年持平。
关键词: 国民经济计划 五年计划

内容

1957年3月,以县计划委员会为主,农林、工交、商业等部门协同,共同着手编制全县第二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1958年,“二五”计划刚刚开始执行,就受到“大跃进”运动的冲击。在当时经济工作中“左”倾思想的指导下,重新制定了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全面跃进”的计划。新计划完全脱离实际与可能,各项指标一高再高。“全面跃进”计划要求在1957年粮食亩产347斤、总产量1.5亿斤的基础上,1958年达到亩产700斤,总产量3亿斤。1958年4月,县委制定“南城县五年发展规划”,又要求1958年粮食总产量达4.1亿斤。5月下旬,省委发出“快马加鞭,十年规划五年完成”的号令。7月16日县委又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全年謇现总产8亿斤争取10亿斤。工业生产同样如此。为了确保“钢铁元帅升账”,1958年下半年全县掀起了全民炼钢铁运动,接着又开展了大办县、乡工业的运动。从1958年至1960年,全县新上了10个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新招收工人累计2293人,为原有工人的14.8倍。乡村办工业“一轰而起”,新办的小型工业企业多达1145个。由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使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1958年至1960年,农业总产值平均下降5.4%。196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下降了17.4%,油菜籽、生猪存栏等指标也比1957年大幅度减少。但由于全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很高代价,经济工作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工业生产的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从1961年起,中止执行“二五”计划,根据党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发展农业,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适当调整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压缩财政开支,争取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工业退够,地方国营企业通过关停并转,由17个减至13个,并大大缩小经营规模;二是调整农业政策,加快农业发展;三是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充实和加强农业战线。从1961年至1963年,3年中共精简职工2243人,减少城镇人口6538人;四是压基本建设规模,1961年全县基本建设投资仅8万元。
  196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659.15万元,比1960年上升5.1%;工业总产值535.8万元,比1960年下降了63.9%。
  1962年,继续贯彻调整方针,工农业总产值基本上与上年持平。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