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币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778
颗粒名称: 一、硬币情况
分类号: F822
页数: 1
页码: 271
摘要: 国务院于1983年6月1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以加强对金银的管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对金银的需要,取缔金银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
关键词: 货币管理 货币流通

内容

民国3年(1914年),北洋政府规定银元为国币,但市面上银两与银元通用。民国22年3月,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当时,在南城县市面上使用较多者为中山洋、袁头洋、龙洋、鹰洋、船洋、大清银币、光绪元宝、江南洋、湖北洋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井岗山铸造一种戳有“工”字标记的银元,含银成色高,群众喜用,称之为“工字银元”。其时,主要辅币是面额为10文的铜元(又称铜板)。银元1元换铜元100个。后因银价上涨,银元1元可换铜元1302140个乃至200多个。民国24年采用镍币为辅币。有五分、十分、二十分3种。其图案,正面为孙中山像,反面为古代布币图形。民国25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铜元逐渐为镍币、铜辅币所代替。
  建国后,禁止银元、铜元、镍币、铜辅币流通,禁止金银买卖。县人民银行组织金融工作队,与从事贩卖金、银和银元的投机商作斗争,打击了嚣张一时的金银商贩。
  1957年12月,发行1分、2分和5分3种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与纸分币混合流通。1980年4月起,发行金属币4种,面额为1角、2角、5角、1元,因发行数量少,县内少见。
  国务院于1983年6月1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以加强对金银的管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对金银的需要,取缔金银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
  表21-1 几个时期金、银收购牌价表人民币单位:元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