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南城县航道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72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南城县航道情况
分类号: U61
页数: 2
页码: 243
摘要: 南城地处盱江流域,盱江自南而北流过县境,流入抚河,北至南昌,西汇赣江,通航长江。黎滩河自黎川县从东南方流入,在县城东北与盱江汇合,形成贯流全县的主航道,沿岸遍布支流小河,形成干支相连的航运网。
关键词: 航道工程 工程施工

内容

南城地处盱江流域,盱江自南而北流过县境,流入抚河,北至南昌,西汇赣江,通航长江。黎滩河自黎川县从东南方流入,在县城东北与盱江汇合,形成贯流全县的主航道,沿岸遍布支流小河,形成干支相连的航运网。
  境内主要航道: .盱江又名南河,属抚河水系,发源于广昌武夷山血木岭。河长2161公里。经南丰县兜港入南城县境,南至梅潭,北至长兴,共52.3公里,河宽200-500米,水深0.6-0.3米。50年代以前,盱江在洪水季节可航行载重50-250吨的大帆船。枯水期,水深尚达0.8米,南城下游可航行载重10吨的木船。载重10吨的木船在洪水期可上溯至南丰、广昌等县。60年代后,盱江因支流上多处被筑坝截流,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加之赣抚平原水利工程在焦石筑坝,致使泥沙难以下泄,严重淤积,河床增高,航道变浅,每年只能通航3个月。枯水期,10吨船只通行也要扒沙开道。
  黎河自东南入境,流经县境20.2公里。水面宽度120-300米,水深0.4米,原先载重2.5吨的木船能常年通航,洪水期载重10吨的木船也可由南城上行至黎川。1958年洪门水库大坝建成后,资溪县桐埠河和黎川县资福河的出口被截流,1978年又在黎河下游建筑沙坪电站拦河大坝,于是南城至洪门段无法通行般只。但在洪门水库内小型船只可达龙湖乡、黎川县等地。
  芦河自东北入境,境内分东西两段两进两出,流经沙洲乡东北部,在南城境内长14.85米,平均河宽40米,原长年通航竹筏,洪水期通航10吨以下的船舶。后只有汛期可放行竹木。
  上唐河原有31公里可通载重5吨的竹筏,洪水期可通载重10吨的船筏。后因南丰县建设水利工程在上游截流而断航。此外境内岳口河、浔溪河、龙湖河、茅排河、双港河等小河港仅可通小船竹筏。
  表16-4 主要航道情况表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