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客货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71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客货运输
分类号: F511
页数: 2
页码: 241
摘要: 一、民国时期的客货运输 二、建国后的客货运输
关键词: 旅客运输 客货运输

内容

一、民国时期的客货运输民国21年(1932年)临川至宁都公路修通后,省公路处设南城车务段(驻南城县),下属有南城修车厂(车场),并设有修理所和材料库,以及南城汽车站,岳口、路东、李坊营代办站。南城车场有汽车11辆,负责行驶班次有“南城一上饶”(后改至鹰潭),“南城一光泽”,“南城一临川”。
  民国26年12月,开始“南昌一延平”客车联运,初以临川为起点,经南城、黎川、邵武、建瓯、建阳,中途在光泽换车,两日到达,后起点移至南昌。
  民国27年,省公路处和闽商办货运联运,南城车务段办理南城联运处事务。民国29年,赣闽间开办南城、南平、上饶、建阳联运车。次年扩大为闽赣粤三省联运。民国32年,闽浙湘赣四省联办东南联运,南城是联运站之一。
  民国37年,南城经登记的汽车有34辆。自同年12月起,每日有由南城开往临川、黎川、宁都的汽车4班,逢6、8日有由南城开往宁都、会昌的汽车两班,每日还有南昌开至南城的汽车。
  除以上政府办的汽车运输外,民国后期南城出现私营汽车运输商行。民国36年经登记核准的汽车商行有1家,县城有私人汽车5部。但因车辆和汽油均从国外购进,燃料昂贵,因此大部分汽车用木炭代汽油作燃料,载运量一般只有1-1.5吨,车主多雇人驾驶,主要装运南城县进出货物,常开往上海、福建等地。
  二、建国后的客货运输建国后,50年代,省运输局所辖的南城汽车站独家经营汽车运输。1958年建立县汽车队,稍后又建立了一些企业车队,才有了地方国营或集体运输单位。80年代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汽车运输市场,先由农村再至县城,出现了一批个体汽车运输专业户,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国营、集体和个体不同所有制相结合的运输结构,统一运价,划定路线,各显神通,各自营运。
  (一)国营专业汽车运输业 1949年8月,抚州行署建设科接管南城修车厂和汽车站。同年12月,成立南城运输段。1950年4月,南城运输段改为国营南城汽车运输分公司,为全省5个分公司之一。1951年5月,南城汽车运输分公司及所属修车厂迁往抚州,改为抚州支公司。此时南城县内有二等站1个:南城站;四等站1个:硝石;代办站3个:岳口、路东、李坊营;招呼站1个:株良。南城汽车站开出和经过的客班车,1952年有“临川-南城”、“临川-南丰”、“临川-广昌”、“南昌-宁都”等5个班次。1953年11月增加开黎川、南丰和与临川对开的班车,开出和经过的客车增至9个班次。1985年,南城站下辖洪门站,以及岳口、黄狮、沙洲、里塔、龙湖、路东、严和、睦安等代办站,共有职工94名,载重汽车8辆计40吨位,客车18辆计701个客位。每日开往南昌、抚州、鹰潭及邻县的客班车有12班;县内开行的有12班,开往里塔、睦安、浔溪、龙湖、严和等乡。年客运量104万人次,货运量2万吨。
  南城县原国营专业汽车运输企业是汽车队,1958年组建,地址在建昌镇盱江大道106号。经过20多年发展,1985年有职工50人,载重汽车12辆共83吨位,客车5辆共230客位。年货运量2.2万吨。客运开往抚州、南昌,每日二班;县内开往沙州、上唐、包坊,每日四班。年客运量共23万人次,1937万人公里。
  (二) 社会汽车运输业 1964年,县粮食局最早成立企业汽车队。70年代,相继成立的国营企业和单位汽车队有:林业汽车队、水泥厂汽车队,硫铁矿汽车队、食品公司汽车队、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汽车队,洪门电厂汽车队、洪都机械厂南城分厂汽车队。这些车队主要为企业生产服务,也兼营社会运输。1985年,全县8个主要国营企业和单位车队共有“解放”、“东风”、“三菱”、“黄河”、“跃进”及各种型号的载重汽车62辆,309吨位,年货运量超过12万吨,相当于全县汽车货运总量的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里塔乡都军村农民曾子辉于1981年购买一辆拖拉机,从事营业运输,3年总收入4.56万元,纯收入1.67万元,带头运输致富。此后广大农民纷纷购买汽车或小型拖拉机搞运输。1985年,全县城乡有私人汽车173辆,运输用小型拖拉机1024辆。万坊乡杨龙湾村农民杨老俚1982年购买跃进牌汽车搞货运,后更新为“东风”牌带挂车,载重8吨,年收入20万元,纯收入3万元。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