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城县万年桥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690
颗粒名称: 一、南城县万年桥情况
分类号: U448
页数: 2
页码: 236
摘要: 当年建造此桥,因水深流急,河床地质复杂,工程异常艰巨,但能工巧匠们采用了科学的施工方法:首先在桥墩位投上用竹笼、木板、草袋、沙石等材料修筑里外两堰,然后在里堰内扒沙排水清基,将水排至里外两堰的夹层“水柜”中。里堰的水排尽,“水柜”中的水只排去一半。当清基结束后,便在里堰栏内作墩脚,至水面后搭架砌拱圈。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拱墩迎水面尖而高仰,后墩宽而俯,呈金刚雁翅式。桥基有的筑到河床石层,有的筑在桩上。当时河东有深潭,第18墩正位于潭上,故造此墩历时数年,工程之艰巨可以想见。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柔形拱桥 石拱桥

内容

为江西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明崇祯八年(1635年)始建,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位于县城东北面2.5公里处的盱江与黎河汇合口下游。桥长411米,高10米,23孔,孔径14米,桥面净宽5.3米。
  当年建造此桥,因水深流急,河床地质复杂,工程异常艰巨,但能工巧匠们采用了科学的施工方法:首先在桥墩位投上用竹笼、木板、草袋、沙石等材料修筑里外两堰,然后在里堰内扒沙排水清基,将水排至里外两堰的夹层“水柜”中。里堰的水排尽,“水柜”中的水只排去一半。当清基结束后,便在里堰栏内作墩脚,至水面后搭架砌拱圈。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拱墩迎水面尖而高仰,后墩宽而俯,呈金刚雁翅式。桥基有的筑到河床石层,有的筑在桩上。当时河东有深潭,第18墩正位于潭上,故造此墩历时数年,工程之艰巨可以想见。
  民国25年(1936年)改为公路桥,成为连接温城、鹰城、城于三条干线公路的重要通道。由于万年桥在军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塌东岸3孔桥面,不久在原墩上铺设木板以临时通车。解放前夕,临时铺设的桥面又被国民党军烧毁。l954年底,省公路局工程队承担的大桥修复工程竣工,桥面用混凝土铺设,两边砌水泥栏杆,桥两头还建有桥亭。承载量13~16吨。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