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县属集体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67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县属集体工业
分类号:
F401
页数:
6
页码:
224
摘要:
县属集体工业的经济性质属于大集体所有制,按生产项目不同,分别归口于二轻局、商业局、交通局等单位主管。
关键词: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内容
县属集体工业的经济性质属于大集体所有制,按生产项目不同,分别归口于二轻局、商业局、交通局等单位主管。
二轻系统的工业企业,多数是由过去的城镇个体手工业逐步组织、转变,发展起来的。
县内城镇手工业在明清时期较发达,民国时期已逐渐凋敝,至解放前夕更加萧条。当时城镇的手工业有铁器、锡器、板金、织网、大小木、圆木、棺木、造船、打砻、土车、竹器、篾器、砖瓦、石灰、船篷、蓑衣、针织、织布、印染、缝纫、米粉、豆腐、豆豉、印刷、装订、制革、制鞋、糕饼、榨油、酿酒、刨烟、制糖、纸扎、花爆、雨伞、补鞋、打绳、刻字、制秤、弹花、油漆等40余种行业,其中铁、木、篾、石、缝纫、小五金等业的从业人员较多。1949年春,城镇手工业共有485户,其中有小型作坊16户。几种主要行业的简况如下: 铁器业有40多户,大都集中于县城和新丰、上唐、硝石、珀玕等集镇。其中县城赵金太铁器店规模较大,有炉4座,工人12名。
木器业有50多户。分大小木、圆木、棺木、雕花、打土车、锯匠、油漆等行业,其中大木、小木从业人员占多数。
缝纫业有30几户。多是来料加工或上户下乡加工,只有几家兼卖成衣。
篾器、竹器业有30-40户。主要是编制谷箩、围折、禾筛、撮斗等农具和菜篮、箩盖、蒸笼、篾簟、摇箩、床、椅、菜橱等日常用具。
银器业有银器铺20余家,以罗德盛、同福、宝庆、同孚永几家资金较为雄厚。
刨烟业本世纪30年代,黎川人来南城先后开设义和生、万泰生、义顺生3家烟厂,其中义和生规模较大,有职工约40人。民国35年(1946年)联力烟厂由黎川迁来,该厂有职工10人。此时为南城烟业的鼎盛时期,尔后逐渐衰落。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扶助手工业者恢复和发展生产。1954年手工业开始组织起来。当时全县城乡有手工业1539户,手工业者2236名,其中县城有439户,724人;手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0%左右。在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重点试办,积极推广”的做法,首先把铁器、大小木、圆木、竹器、服装、食品、雨伞、豆腐等行业组织起来,办了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个手工业生产小组。1955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7个,手工业生产小组发展到18个,有社、组员295人,占城镇手工业总人数的21.6%。1956年2月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建立手工业合作社47个,有社员1218人;生产小组11个,有组员88人;参加社、组人数共1306人,占城镇手工业从业人员1349人的97%(分散在农村的819名手工业者,则分别加入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加强手工业社、组的领导管理,当年成立了县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合作联社。
合作化后,手工业生产发展迅速。1956年手工业产值233.27万元(包括个体的,按1980年不变价格折算,下同),比上年增24.8%。1957年产值242.36万元,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1958年抽调大批手工业者去大炼钢铁,使手工业产值下降到117.35万元,1960年下降到98.54万元。1962年调整国民经济时,对社、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县城有手工业社17个,生产小组9个,合作厂1个,从业人员共400人。实行社员集资入股,每人交纳股金30-50元。生产工具自带。工资形式有计件和分成两种。干部一般不脱产,实行“误工记工”制。经过调整,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当年全县手工业社、组产值247.6万元,利润4.6万元。1963年以后,每年盈利5-6万元。到1968年县手管局撤销为止,手工业系统没有1个亏损企业。
1972年,根据手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恢复县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合作联社,对县城和农村集镇的手工业社(厂)恢复业务管理,并将1968年下放给城关镇管理的手工业社(厂)仍收归手管局管辖。当时县城有五金厂、木器厂、刨烟厂、白铁厂、工艺美术厂等12个企业,职工735人,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工艺美术厂的产品被选送参加广交会,进入国际市场。1978年手管局改称第二轻工业局,专管县城的原手工业工厂,农村的社、队企业则划归新成立的社队企业管理局进行业务管理。从1973年到1980年,是二轻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1980年产值达到305.55万元,比1973年的105.09万元增长1.91倍。其后3年,部分二轻企业因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经济效益较差,有6个企业(家具厂、塑料厂、焰花厂、白铁厂、冶炼厂、竹器厂)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1983年只完成工业总产值256.41万元,比历史最高年的1980年降低13.13%。1984年初,二轻系统集体企业,全面推行“一包四改”,即经济承包和改干部任命制为招聘制、改固定工为合同工、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改官办为民办。从而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开始有了起色。1985年二轻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06.54万元,比84年增长9.46%,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1980年总产值;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5.75%,达到234.28万元;利润为2.1万元,从而摘掉了亏损的帽子。企业发展到26个,职工870人。固定资产原值为110.58万元,净值有79.31万元,占用流动资金172.4万元,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达15.44万元。工艺钟壳厂1984年亏损1.34万元,1985年该厂推行厂长经济承包责任制,1年时间扭亏为盈,创利1.77万元,被抚州地区行政公署和南城县人民政府分别授为“城乡集体工业先进单位”和“经济效益先进单位”。
县商业局、供销社、交通局等系统的工业企业,有的是在50年代创办的,绝大多数是在70年代先后建立的。1985年有食品厂、造船厂、棉织厂、马赛克厂、罐头厂、福利厂、石灰厂、生物化工厂、豆腐厂、香槟酒厂等14个企业,其中水泥袋厂、文教用品厂、第一建筑公司香菇厂和第二建筑公司石灰厂4个企业为非独立核算单位。这年各厂共有职工425人,固定资产72.48万元,完成产值201.17万元,盈亏相抵后共亏损3.88万元。
表15-5 合作化前(1955年)建昌镇手工业状况一览表金额单位:元合作化后(1956年)建昌镇手工业状况一览表表15-6 金额单位:元表15-7 二轻系统1973-1985年各厂职工人数统计表单位:人表15-8 二轻企业主要产品和服务项目一览表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