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2646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国营农牧场所情况 |
分类号: | F306 |
页数: | 1 |
页码: | 205 |
摘要: | 一、水南良种场 1952年建场,场址里塔水南村。面积1071亩,生产粮食、甘蔗、花生、猪、牛等。1960年,县大源垦殖场并入该场,改名水南垦殖场,并将里塔、睦安15000亩山林划归该场经营。1979年以后,以繁殖、推广水稻良种为主,每年提供水稻良种70多万斤,附设砖瓦厂、棕床厂、香菇厂、副业加工房等。曾长期实行固定工资,1986年冬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1984年仿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包干到,白,促进了生产发展。1985年,共有职工215人,耕地750亩,生产粮食117.36万斤,生猪存栏240头、耕牛38头,有载重汽车一辆,中、小型拖拉机各2辆。农业总收入391495元,每个劳力年收入2900元。 二、园艺场 1968年建场,地址县城南门外郭家洲。经营沙地180亩,曾种桑树5万棵,以生产蚕桑为主,称蚕桑场,归县林业局领导。后因养蚕业不景气,改桑为桔,划属农业局领导,1979年改称南城县园艺场。1985年共有职工22人,手扶拖拉机1台,经营柑桔65亩,产量1.2万斤,梨树20亩,桔苗1万株。实行定额计酬,多劳多得。本年总收入12829元,经济效益较低,全年亏损。 三、畜牧良种繁殖场 1958年创建,地址在县城北门外盱江西岸飞机场,县政府拨款10万元建猪舍20栋,有耕地63亩。主要任务是引进、推广、繁殖家畜良种。先后引进了巴克夏、长白、苏白等优良猪种,南洋牛、荷兰牛等优良牛种,对“南城黑猪”进行提纯复壮等。1985年有职工52人,汽车1台,中拖和手扶拖拉机各1台,畜禽舍2612平方米,生猪存栏442头,“南城黑猪”母猪80头,中约克母猪2头,南洋母牛2头,育种公猪8头。还附设粉厂,加工麻姑粉干。实行定额管理,责任到人,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本年收入138279元,每个职工收入2300元,为本省重点畜牧良种繁殖场之一。 |
关键词: | 国营农场 农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