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南城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2617 |
颗粒名称: | 一、畜禽防治情况 |
分类号: | S85 |
页数: | 1 |
页码: | 195 |
摘要: | 1954年,全面开展耕牛防疫注射,消灭了牛炭疽和牛出败。 1663年,对生猪、耕牛全面实行包医、包防、包阉的“三包”合作防治制度,提高了防疫密度,大大降低了死亡率。1964年和1957年比较,生猪防疫注射率由58%上升为98%,猪瘟死亡率由14%下降为0.5%,基本上消灭了猪瘟,控制了其它主要传染病。 1977年在全面推行“三包”的基础上,有7个公社推广“四包一扶助”(即:包医、包防、包阉、包药、死亡补贴)的畜禽合作防治制度。 1980年,上唐公社暴发死亡率很高的猪链球菌症,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县11个公社、86个大队、217个生产队,病猪12478头。兽医人员采取有力措施,首次应用猪链球菌弱毒湿苗在疫区和非疫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紧急防疫注射,获得成功,迅速扑灭了疫病。同年,加强了对猪传染病的防治,消灭了五号病,控制了猪瘟和其它主要传染病。 |
关键词: | 动物防疫 畜禽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