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中心苗圃育苗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601
颗粒名称: 南城县中心苗圃育苗情况
分类号: S72
页数: 1
页码: 190
摘要: 民国23年冬,南城中心苗圃创办于城郊夫人田,省农业院在该地征购农田40亩,次年春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培育马尾松苗木。1951年该旧苗圃通过整顿改造之后,成为南城县苗圃。1958年该苗圃并入南城县洪门岭垦殖场,培育松、杉苗木197亩。1963年洪门垦殖场撤销后,又单独在从姑山脚下成立下南城县麻州苗圃,育苗196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育苗减至40亩,故于1968年撤销苗圃,拨给南城一中,作为学生劳动基地。1982年不仅该苗圃重新恢复,而且县林科所、洪门岭和界山岭林场以及部分社队集体林场都开始进行森林育苗。至1985年,全县森林育苗面积达405亩,主要培育杉、松苗木,次有油茶、油桐、泡桐、合欢、苦楝、乌桕、樟树、柏树等树种。1973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引进国内外优良珍贵苗木树种。如美国的火炬松,于1974年初次引进,次年达583亩(其中母树林200亩、试验林383亩)。湿地松、葡萄桐、油橄榄、漆树等也由该所引进南城。
关键词: 造林 林木 植物育种

内容

民国23年冬,南城中心苗圃创办于城郊夫人田,省农业院在该地征购农田40亩,次年春开始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培育马尾松苗木。1951年该旧苗圃通过整顿改造之后,成为南城县苗圃。1958年该苗圃并入南城县洪门岭垦殖场,培育松、杉苗木197亩。1963年洪门垦殖场撤销后,又单独在从姑山脚下成立下南城县麻州苗圃,育苗196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育苗减至40亩,故于1968年撤销苗圃,拨给南城一中,作为学生劳动基地。1982年不仅该苗圃重新恢复,而且县林科所、洪门岭和界山岭林场以及部分社队集体林场都开始进行森林育苗。至1985年,全县森林育苗面积达405亩,主要培育杉、松苗木,次有油茶、油桐、泡桐、合欢、苦楝、乌桕、樟树、柏树等树种。1973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引进国内外优良珍贵苗木树种。如美国的火炬松,于1974年初次引进,次年达583亩(其中母树林200亩、试验林383亩)。湿地松、葡萄桐、油橄榄、漆树等也由该所引进南城。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