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双季稻一绿肥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580
颗粒名称:
三、双季稻一绿肥制
分类号:
S34
页数:
2
页码:
185
摘要:
1952年只占水田面积6.6%。到1957年达9.9%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2.9%。1963年为12.3万亩,1970年上升到17.29万亩,占水田面积66%。1985年面积21万余亩,占水田总面积76.5%。双季稻绿肥制的推广,对发展水稻生产起到重大作用,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而导致减产减收的教训。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
模式
内容
民国以前,已有在水、热、光、肥条件较好的门庄田采用双季稻绿肥制,还有少数农民种“和禾”(即当早稻快要成熟时,在早稻行间插晚稻)。民国时期,全县双季稻种植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水稻双季连作面积只有13563亩,仅占水田面积4.1%,集中分布于生产条件较好的从姑、万年、株良等平原地区。
建国后,尤其在合作化后,把提高复种指数作为粮食增产一项关键措施,随着水利、肥料等生产条件逐年改善,双季稻绿肥制在全县迅速推广,成为主要耕作制度。1952年只占水田面积6.6%。到1957年达9.9%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2.9%。1963年为12.3万亩,1970年上升到17.29万亩,占水田面积66%。1985年面积21万余亩,占水田总面积76.5%。双季稻绿肥制的推广,对发展水稻生产起到重大作用,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而导致减产减收的教训。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