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5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分类号:
S2
页数:
2
页码:
183
摘要:
建国前,没有机动农业机械,耕作沿用畜拉人犁的落后方法。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后农机事业发展很快,曾为全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县。80年代实行大包干后,耕作机械多改作运输工具,或承包到人,或作价变卖。198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0801马力。
关键词:
农具
农业机械
内容
建国前,没有机动农业机械,耕作沿用畜拉人犁的落后方法。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后农机事业发展很快,曾为全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县。80年代实行大包干后,耕作机械多改作运输工具,或承包到人,或作价变卖。198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0801马力。
一、耕作机械 1958年国营南城县拖拉机站成立后,开始采用农业机械耕作,当时仅有4台进口拖拉机。到1968年,全县有拖拉机41台、手扶拖拉机4台,主要分布在徐家、万坊、株良、里塔、洪门、上唐等乡镇。耕耙作业1.5万亩,占总耕地的5%。1969年,省、地把本县列为农业机械化试点县,一次拨给丰收-27型拖拉机50台,是年全县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03台,手扶拖拉机10台。耕耙作业增加到2.5万亩。至1985年底,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1台,合4495马力;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042台,合12334马力;共完成耕耙作业68958亩,占总耕地面积24%。
二、插秧机械 1958年始用手动插秧机,先后在县农科所、万年桥、徐家、株良等地推广使用,按正常情况,每台每天插秧2-3亩,比手工插秧快一倍,但因为机械性能差,故障多,影响插秧质量,故不受群众欢迎,1976年停止使用,当时全县有手动插秧机40台。1969年开始使用机动插秧机,1983年全县有11台。因为成本高,性能差,效率低,育秧技术跟不上,故未能推广使用。
三、排灌机械 1956年开始使用煤气机带动水泵提水灌溉,共10余台,分布在硝石、龙湖、上唐、新丰等干旱地区。随着农机化的发展,灌溉机械迅速增加。1983年全县有排灌机械552台,计7935马力,有效排灌面积达5.04万亩。
四、植保机械 1958年购进100台人力喷雾器和喷粉器,以后逐年增加。1983年全县有机动喷雾器22台,人力喷雾器、喷粉器24784台,基本上能保证防病灭虫的需要。
五、收割脱粒机械 1958年始用少量的人力脚踏打谷机,70年代人力打谷机迅速推广。1985年底,全县拥有机动打谷机2台,人力打谷机18493台,割晒机10台,小型联合收割机2台,实现了脱粒半机械化。
六、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1958年以前,农副产品加工使用土砻,木砻、脚碓、水碓或牛拉碾子等工具。1958年前后逐步使用机械碾米、粉碎、轧花、榨油、磨粉。1985年全县拥有碾米机1091台,粉碎机233台,榨油机21台,轧花机93台,磨面机15台,其它农副产品加工机械520台,基本上实现了碾米,轧花和饲料及其它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七、运输机械 1985年始有拖拉机和农用汽车。1985年底,全县共有农用汽车31辆,大中型拖拉机153台,手扶拖拉机831台,机耕船216台,主要从事生产资料运输和农产品流通。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