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562
颗粒名称: 3、茶
分类号: TS27
页数: 1
页码: 181
摘要: 均100斤左右。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悉数砍光。60年代,又几次从浙江、南昌等地引进水蜜桃、蟠桃等新种,在县办路东果园栽种麻姑茶,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全省。产地麻姑山,地气殊异,日照短,云雾多,空气湿润,最高气温不到30度,最低气温零下6-8度,昼夜温差10度左右,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该山就种植茶叶,但至建国前夕,仅有少数野生茶树。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茶叶生产。1959年开始营造茶林。1974年姑山乡从婺源、上饶等产茶区购进茶种,新辟茶园800亩,至1985年该乡茶园面积发展到3536亩,成为南城主要茶叶产地。另外,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于1965年种植茶树150亩,洪门林场种植茶树10余亩。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为3981亩,生产茶叶483担。
关键词: 茶叶 茶园

内容

均100斤左右。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悉数砍光。60年代,又几次从浙江、南昌等地引进水蜜桃、蟠桃等新种,在县办路东果园栽种麻姑茶,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全省。产地麻姑山,地气殊异,日照短,云雾多,空气湿润,最高气温不到30度,最低气温零下6-8度,昼夜温差10度左右,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该山就种植茶叶,但至建国前夕,仅有少数野生茶树。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茶叶生产。1959年开始营造茶林。1974年姑山乡从婺源、上饶等产茶区购进茶种,新辟茶园800亩,至1985年该乡茶园面积发展到3536亩,成为南城主要茶叶产地。另外,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于1965年种植茶树150亩,洪门林场种植茶树10余亩。1985年全县茶园面积为3981亩,生产茶叶483担。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