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南城县国营农业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53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南城县国营农业情况
分类号:
F3
页数:
1
页码:
168
摘要:
自1952年至1983年,国营农业一直实行分队派工,集体劳动,固定工资,产品交场。由于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高,年年亏损,有的产品产量甚至低于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农民。1983年后,实行联产到组。1984年后按“大包干”的形式包干到户,实行计划指导、分户经营、交场积累、剩下归己的经营方式。
关键词:
国营农业
农业经济
内容
民国29年(1940年),省政府在城郊设立第七行政区农业技术推广处,民国37年成立南城县农业技术推广所,分别在夫人田和株良尧村经营小面积土地,作为小型试验示范场所,但未开展实质性工作,效果很差。
建国后,国营农业得到发展,至1958年初具规模。1985年县水南良种场、县畜牧繁殖场、县园艺场、县农科所、县水科所等5个国营农业单位,共有耕地面积1778亩,其中水田1212亩,旱地566亩,年农业总产值98.54万元。国营农业,实行科学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普及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成为全县农业的示范场,尤以繁殖水稻良种成绩突出。
自1952年至1983年,国营农业一直实行分队派工,集体劳动,固定工资,产品交场。由于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高,年年亏损,有的产品产量甚至低于科学种田水平高的农民。1983年后,实行联产到组。1984年后按“大包干”的形式包干到户,实行计划指导、分户经营、交场积累、剩下归己的经营方式。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