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南城县社会救济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4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南城县社会救济情况
分类号: C91
页数: 2
摘要: 民国19年(1930年)8月,成立南城县救济院,救济生活无着的孤寡老弱病残者。但救济款甚少,且有被贪污克扣现象。民国29年,逃入县境的难民剧增。设立难民收容所,在里塔开辟垦殖区。接着又开办难民工厂。民国30年在河东设立“南城义民卷烟公会”,在东港头设立难童学校和难童教养所,先后收容难民、难童达6300余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剩余物资“援助”中国。次年,江西善后救济分署派第七工作队来县搞救济施舍。各乡、镇长如蝇逐臭,不择手段捞取救济物资。百姓所得无几,且变质食物和破旧衣衫居多。县救济院院长张有为挑拣好的救济物品私藏家中,群众多次控告,但官官相护,不了了之。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内容

民国19年(1930年)8月,成立南城县救济院,救济生活无着的孤寡老弱病残者。但救济款甚少,且有被贪污克扣现象。民国29年,逃入县境的难民剧增。设立难民收容所,在里塔开辟垦殖区。接着又开办难民工厂。民国30年在河东设立“南城义民卷烟公会”,在东港头设立难童学校和难童教养所,先后收容难民、难童达6300余人。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利用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剩余物资“援助”中国。次年,江西善后救济分署派第七工作队来县搞救济施舍。各乡、镇长如蝇逐臭,不择手段捞取救济物资。百姓所得无几,且变质食物和破旧衣衫居多。县救济院院长张有为挑拣好的救济物品私藏家中,群众多次控告,但官官相护,不了了之。
  建国以来,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对无依靠的鳏、寡、老、残、幼实行“五保”。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孤儿实行保教)。县民政局每年拨出大量专款,进行社会救济。1952年至1957年发放城乡救济专款171451元,1977年至1980年发放城乡救济专款407389元。1981年至1985年发放城乡救济专款596600元。每年冬季,还加工一批棉被、棉衣,救济缺衣少被的困难户。1963年至I967年共发放棉被667床,棉衣1621件。1968年至1985年共发放棉被2719床,棉衣3889件。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