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416
颗粒名称: 建国前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概况
分类号: D2
页数: 2
摘要: 建东根据地地处本县东部硝石一带山区,因南城旧为建昌府治所在,故名。1933年初,中央红军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苏区。为了巩固新区,并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中共黎川县委于4月下旬开辟了硝石区,并建立红色政权一区革命委员会。全区辖石下、崔坊、王坪、凤洲、竺由、陈坊、谢坊、硝石等8个乡,56个自然村,3100户,人口约12000人。区革命委员会设石下,邓年发任主席,胡歪颈任军事部长,严麻仂任裁判部长,谢谷毛任肃反部长。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地方组织

内容

南城县县城苏维埃政府1930年9月24日,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部攻占南城县城。翌日,在天一山召开有3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南城县县城苏维埃政府,娄黑仔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吴丑佬任副主席。南城县县城苏维埃政权仅存在7天,红军撤离后消失。
  金南县、建东县苏维埃政府 193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在本县东北、东南边缘地区开辟了金南、建东两块革命根据地,并先后建立了区和县一级苏维埃政权。金南县和建东县均为闽赣省的组成部分。
  金南革命根据地,以地处金溪、南城边界地区而得名。1933年初,中央红军在赣东地区作战取得节节胜利,邵式平于2月初率领红军再度攻占资溪县城,建立了资溪县红色政权。随之开辟了金南区,建立了金南区革命委员会。肖大罗(后叛变)任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金南区属于以资溪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列为第七区。
  3月1日,中共资溪中心县委决定改金南区为金南特区,政权机关的全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资溪县金南特区革命委员会。特区机关设水口村。下辖3个分区:一分区设水口,余桃芳任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辖水口、珀歼、欧溪、姚坊、石峡、保香、丁字、大港8个乡;二分区设竺源,邬盛章 (后蔡清泉)任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辖竺源、河源、香塘、黄狮、后车5个乡;三分区设小竺,聂显书任区革命委员会主席,下辖小竺、大竺、太坪、浔溪、龙沙、肖坊6个乡。全区共计19个乡,163个自然村,人口约13000人。
  9月20日,根据闽赣省委的决定,以原金南特区一、二分区的13个乡为基础,建立金南县。第三分区划归建东县。李森佐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余桃芳(后叛变)任军事部长,胥有福任肃反部长,刘有清任财政部长。11月初,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金南县沦陷。
  建东根据地地处本县东部硝石一带山区,因南城旧为建昌府治所在,故名。1933年初,中央红军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苏区。为了巩固新区,并打通中央苏区与赣东北苏区的联系,中共黎川县委于4月下旬开辟了硝石区,并建立红色政权一区革命委员会。全区辖石下、崔坊、王坪、凤洲、竺由、陈坊、谢坊、硝石等8个乡,56个自然村,3100户,人口约12000人。区革命委员会设石下,邓年发任主席,胡歪颈任军事部长,严麻仂任裁判部长,谢谷毛任肃反部长。
  1933年9月,闽赣省委决定以原硝石区、原金南特区的第三分区(辖小竺、大竺、太平、浔溪、龙沙、肖坊6个乡)以及原资溪乌石区(辖龙湖、严和、上兰、案科、潭市5个乡)为基础成立建东县。县苏维埃政府设王坪。周遂(后邵金刚)任主席,刘光耀为军事部长。全县计有19个乡,120个自然村,6735户,约18000人口。11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建东根据地沦陷。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