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南城县党小组、中共南城县党支部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376
颗粒名称: “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南城县党小组、中共南城县党支部情况
分类号: D2
页数: 2
页码: 92
摘要: 宁元勋来南城后,任国民党南城县党部青年部部长。他吸引和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列宁主义研究会”,并很快在这些青年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1927年2月经中共临川特别支部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南城县支部,有党员10人,宁元勋任支部书记,刘克昌、邓云庆、包冬根为支部干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地方组织

内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南城县城的进步学生带头响应,发起各界人士成立“‘五四’运动后援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革命斗争。从此,马列主义开始在南城传播,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为南城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6年,在国共两党领导和推动下的北伐战争顺利发展,同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14军赣东特遣支队从南丰攻占南城。9月下旬,共产党员刘家瑞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政治特派员的身份到南城开展革命工作。一他一面着手筹建国民党南城县党部,一面发动群众,领导工农革命运动。10月下旬,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先后成立。
  1927年1月初,刘家瑞调离南城。1月中旬,中共临川支部派遣临川第三师范学生宁元勋、刘克昌、邓云庆等三名共产党员(均系南城籍)来到南城,建立了中共南城县小组,宁元勋为组长,隶属于中共临川支部领导。
  宁元勋来南城后,任国民党南城县党部青年部部长。他吸引和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列宁主义研究会”,并很快在这些青年中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1927年2月经中共临川特别支部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南城县支部,有党员10人,宁元勋任支部书记,刘克昌、邓云庆、包冬根为支部干事。
  4月,中共南城支部领导开展了反对AB团的斗争。上年年底,省AB团骨干分子贺扬灵等人以省党部特派员身份来到南城,吸收本县国民党右派章巍然、刘达一等人为AB团成员。1927年3月11日,南城县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南城AB团分子在右派势力支持下,趁机改组并掌握了县党部大权,反动气焰日益嚣张。针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共南城支部于4月上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宁元勋、周极茂、朱凤廷(国民党左派人士)三人赴南昌向方志敏请示。当时方志敏为省农民协会(第一)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同时为国民党中央特派员,代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职权。在方志敏的坚决支持下,宁元勋等人回县后立即召开支部扩大会,布置开展反击AB团的斗争。14日清晨,“打倒AB团”的标语贴满县城,2000多名手持梭标、大刀的农民从四门冲进县城,和千余名工人及驻县北伐军士兵一起包围了国民党县党部,逮捕了章巍然、刘达一、邓士珍、杨长春、王琪瑞、方树瀚等7名AB团头目,左派重新控制了县党部。此时,全县各种革命群众团体迅速发展,工会会员由900余人发展到2000多人,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0余人,妇联和学联会员也有很大发展。反AB团斗争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斗争不彻底,7名AB团头目被捕的当日,驻县14军特遣支队队长李三辰以斡旋为名,暗中将他们全部释放。
  5月7日,中共南城支部组织县城的工人、学生、市民、驻县北伐军官兵和城郊农民2000多人在天一山举行集会,声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罪行,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
  5月下旬,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一度逃往南京的AB团分子刘达一等人窜回县城组织“铲共团”。6月4日,“铲共团”包围国民党县党部,宁元勋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闻讯撤离南城,其余党员转入地下活动。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南城右派势力疯狂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共产党员曾卫工在新丰遇难。在白色恐怖下,中共南城支部停止活动。
  10月,中共临川县执委根据省委关于清理各地党组织的指示,派陈导平来到南城恢复党的组织,以原南城支部为基础成立中共南城区委。区委由包冬根负责,有12名党员,多为知识分子。
  1928年7月,中共临川县委遭到破坏。由于叛徒出卖,县委书记宁元勋和陈导平等七人不幸牺牲。南城区委负责人包冬根在白色恐怖下自行脱党,区委解体。
  1928年底,恢复后的中共临川县委在南城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中共南城特别支部。但当时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临川县委以至江西省委屡遭破坏,南城特支没有开展实际的斗争。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