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的土地资源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331
颗粒名称: 南城县的土地资源情况
分类号: F3
页数: 2
页码: 78-79
摘要: 本县属赣东丘陵冲积草甸土红壤一潮沙泥田、黄泥田区。由于地形、母质及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计有水稻土、草甸土(或称潮土)、红壤土、紫色土4个土类,9个亚类,29个土属,73个土种。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资源

内容

本县属赣东丘陵冲积草甸土红壤一潮沙泥田、黄泥田区。由于地形、母质及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计有水稻土、草甸土(或称潮土)、红壤土、紫色土4个土类,9个亚类,29个土属,73个土种。
  一耕作土壤 (一)水稻土:是本县主要耕作土壤,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根据全国土壤统一分类方案,按土壤的水型划分为4个亚类: 淹育型水稻土面积4931亩,占水稻土的1.87%。主要分布在排田、丘陵、岗地顶部及河流两岸的低阶地、河滩地。一般灌溉条件差,耕作层浅,保水保肥性能差,易旱易涝。
  潴育型水稻土面积237414亩,占水稻土的90.1%。分布范围最广,耕作历史悠久,熟化程度高,各种成土母质均有,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共分7个土属,28个土种。主要有潴育型紫砂泥田、潴育型紫泥田、潴育型麻砂泥田等4种类型。
  表潜侧渗型水稻土面积1684亩,占水稻土的0.63%。其中表潜型水稻土640亩,零星分布于垅田的中下部或与排田交界处,多由表层渍水所致,田脚深,表层质地粘垂,排水不良,土壤中水肥气温不协调。侧渗型水稻土1044亩,零星分布于丘陵缓坡中部或排田中下部,土层中水分长时间侧向运动,土壤胶质和有机质漂洗淋失,保水保肥性能差。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19466亩,占全县水稻土的7.4%。分布于丘陵山区的垅田、坑田和平原畈田地势较低、排水困难的部位。土壤局部或全层终年渍水,通气性差,还原作用强,土层较深,土体柔软,有机质较多,潜在肥力较高,但速效养分低,酸性强,土壤温度低,常伴有冷泉锈水为害。
  (二)旱地园林土:全县共27887亩,占耕地的9.6%。分布范围广,从盱江两岸丘陵到麻姑山、睦安山区均有分布。一发育于紫砂页岩、河积物、花岗岩、第四纪红粘土和红砂岩等母质,共有9个土种。花岗岩红壤土、紫色土、潮沙泥田园林土是本县旱地园林土的主要七种。其中,花岗岩红壤土面积12229亩,占旱地园林土面积的43.990/;紫色土5705亩,占20.3%;潮沙泥园林土4858亩,占17.4%。土壤含磷量较低,含钾量较高,有机质为1.5~2%,是旱地土中的上等地。此外,还有麻砂泥土、紫泥土、灰紫砂泥土等。
  二、自然土(山地土壤) 本县山地土壤面积1822694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7%。分为2个土类,4个亚类,6个土属,13个土种。
  (一)红壤:多分布在800米以下的山地和丘陵。丘陵地区红壤主要由红砂岩、第四纪红粘土、千枚岩等母质发育而成。红砂岩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和速效性养分含量低,酸性重,水土流失较严重。山地红壤多由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土层浅薄,多石砾,但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多在2%以上,速效养分含量也较高,水土流失现象较轻微。
  (二)紫砂土:分布于中、低丘陵,成土母质为紫砂页岩。分布于山脚或缓坡的紫砂土,土层较厚,质地松软,为酸性或弱酸性,自然肥力较高,但普遍缺磷,水土流失较严重。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