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277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其他题名: (公元前202-公元1985年)
分类号: K1
页数: 25
摘要: 一、建县至清宣统末年 二、民国时期 三、南城解放至1985年
关键词: 档案资料 大事记

内容

大事记 (公元前202-公元1985年)
  一、建县至清宣统末年 西汉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建县设治,名南城。当时县域包括今南城、临川、抚州、崇仁、乐安、宜黄、东乡、金溪、资溪、南丰、广昌、黎川等县市。
   东汉 和帝永元八年(96年) 划出东北境(今金溪、东乡)和西、北境(今临川、乐安、宜黄、崇仁)地域,置临汝县。
   三国 吴太平二年(257年) 划出南部、东部地域,置南丰、东兴、永城三县。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 县治由石下迁至盱江西岸榻埠街(今光塔村),称新南城。
   南北朝 梁太清二年(548年) 候景之乱,邑人周迪起兵守御,后据临川郡全境。
   隋 大业十二年(616年) 南方农民起义军首领林士弘克豫章 郡,南城归附林士弘。
   唐 乾符三年(876年) 建筑县城。城区东跨盱江至天井源,西至门楼岭,周长十三里,称罗城。
   宋 开宝二年(969年) 南唐李煜朝廷在南城置建武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改建武军为建昌军,因军境东邻福建、北毗南昌而名,军治设南城。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从占城(今越南境内)引进粳稻良种三万斛,择良田试种,后推广至江淮等地。
   治平元年(1064年)大水。
   熙宁三年(1070年) 奉行王安石新法。立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又行募役法(又名免役法)。
   元丰八年(1085年) 修筑新城,以盱江为天然护城河,以罗城为基础向西北扩建。
   绍定四年(1231年) 县城大火,四街被焚。
   德佑二年(1276年) 元将吕师夔攻南城,权知军事程飞卿降。邑人吴楚材及其子应登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壮烈就义。
   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 改建昌军为建昌路。
   至正十二年(1352年) 四月,临川红巾军领袖邓忠攻克建昌路。
   至正十九年(1359年) 八月,陈友谅遣将攻建昌,郡左丞王溥以城降。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九月,朱元璋部取建昌路,王溥又降。
   明 洪武二年(1369年) 二月,改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又改为建昌府。
   永乐五年(1407年) 瘟疫流行,死者万余。
   正统十四年(1449年) 邓茂七农民起义军余部从福建经瑞金、石城至广昌,歼建昌千户杨清部千余人。
   成化七年(1471年) 自此年起,连续三年灾荒,饥民大量死亡。
   弘治八年(1495年) 益端王朱祐槟就藩南城。
   弘治十五年(1502年) 二月十五日地震。
   嘉靖十九年(1540年) 大饥,饿殍遍野。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特大洪水,城郭被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设抚建守备司于南城。
   嘉靖四十年(1561年) 十月,闽蔡石峰率农民起义军五千余人攻克建昌。
   万历六年(1578年) 划出五十六都至七十二都,置泸溪县<今资溪县)。此后县境范围无大变动。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益王府大火,毁宅舍二百六十余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葡籍天主教传教士潜入本县秘密传教。
   崇祯三年(1630年) 葡籍传教士费奇观在县城内西南隅建立第一座天主教堂。
   崇祯八年(1635年) 兴建万年桥,至清顺治四年(1647年)竣工。
   崇祯十六年(1643年) 十二月,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攻克建昌。
   清 顺治二年(1645年) 清军攻占建昌府及所属各县。
   康熙十二年(1673年) 重建太平桥,改木桥为十二拱大石桥。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三月,耿精忠叛清。六月耿部陷建昌府及属县。次年四月,朝廷以安亲王征建昌。十二月安亲王西征,令许贞率千众守建昌。耿军十余万驻从姑山、二圣山、沙坪、洪门、麻姑山等地,连营数十里,许坚守孤城,以少敌众,大败耿军。十五年(1676年)冬,耿军残部退往新城(今黎川)。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五至九月大旱。
   乾隆九年(1744年) 入夏大水,冬季流行瘟疫。
   乾隆十二年(1747年) 于县城河东建盐仓。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正月初一,城内四街大火。
   道光十五年(1835年) 蝗虫成灾。
   咸丰六年(1853年) 二月,太平军攻占南城。八年四月,退往新城。
   咸丰十年(1860年) 太平军由石城经南丰直驱本县上唐镇,大败清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 正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围攻县城,未克。
   同治三年(1864年) 二月,太平军复攻县城。四月,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由抚州退至本县,受清军夹击,再退至福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创立南城高等小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发生反教会斗争,县城天主堂为群众烧毁。其后,教会用庚子赔款于旧址重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废科举,办新学,创建郡中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耶稣教抚州教区遣德籍传教士柏永年至本县传教。三十一年(1905年)于县城内南大岭建耶稣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基督教牧师雷戴宾来县传教,建美以美会福音堂。
   宣统二年(1910年) 乡绅饶蔚祥创办匡德女子学堂。
   宣统三年(1911年) 十一月,建郡中学生响应辛亥革命,捣毁上谕亭。不久南城光复。
   一、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 元月一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通令全国改用公历纪元,南城奉行。
   奉令对宣统三年八月至十一月之丁漕,按八成征收,并于八成内,截留十分之二为地方公用。宣统二年以前旧欠,一律豁免。
   撤建昌府,南城直属于省,改知县为知事。
   国民党南城分部成立。县议事会、参事会同时成立。
   12月,邓元当选众议院议员,宁廷柏、谢世崇当选省议会第一届议员。
   洪江会蠢动,江西督军李烈钧派宪兵一队驻县清剿。
   设警察署,置署长,翌年改为警务长。四年,改为警察所,以知事兼所长,另设警佐辅之。
   民国2年(1913年) 县自治会号召破除迷信,拆毁府、县城隍庙,并捣毁神像。
   实行征兵制,挑选壮丁,送南昌编入后备队。数年后改行募兵制。
   9月,江西督军、国民党将领李烈钧讨袁失败。李纯被任命为江西省都督,进驻南昌。省国民党军黄九言部退至南城,遭南城山蚕局守兵袭击,败走。解散县国民党分部。
   10月,解散县议事会 因上年风灾歉收,又兼本年春季淫雨,严重烂秧,造成粮价腾贵。米每升百文,谷每石五元。
   民国5年(1914年) 全省设四个道,南城属豫章 道。
   又设县议事会及参事会,未及半载即撤销。
   民国4年(1915年) 设立官产清理处,拍卖官产,前清官署廨宇拍卖殆尽。
   民国5年(1916年) 省长公署派员抵县会勘鸦片烟苗,严令禁种。
   民国6年(1917年) 江西国民党组织改组为群治社,南城成立群治分社。
   民国7年(1918年) 冬,众议院改选,梅士焕当选为第二届众议院议员。
   民国8年(1919年) 南城学界痛恨日军强占胶东、旅大,组织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各校罢课,声援北京爱国学生运动。
   民国10年(1921年) 组织仇(日)货检查队,查得仇货,概行烧毁。
   民国11年(1922年) 江西都督蔡成勋派员抵县,勒索历年拖欠丁漕。
   民国12年(1923年) 江西都督蔡成劂以寓禁于征为词,公卖鸦片。南城亦设局公卖,激起民愤,迫其停办。
   8月25日夜及26日夜,驻军河南陆军第一师常德盛部,在县城东、西两街肆意抢劫商店、民宅,省督派岳思寅团来剿,常部逃窜。
   秋季。在南城设省立第十一中学。
   民国14年(1925年) 6月初,县城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
   民国15年(1926年) 9月14日,北伐军某部特遣支队在曾潭击溃赣东军阀刘宝题部,15日晨进驻县城,人民夹道欢迎。
   下旬,奉令废五色旗,改悬青天白日旗。
   共产党员刘家瑞来南城,着手筹建国民党南城县党部和各种群众组织。
   10月下旬,国民党南城临时县党部成立,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妇女联合会等相继成立。
   废豫章 道,南城直属于省。
   民国16年(1927年) 元月,中共临川县委派宁元勋等三名南城籍党员回南城开展活动,建立第一个中共党小组。
   2月,南城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宁元勋任支部书记。
   5月7日,县城工人、学生、市民及城郊农民二千多人于天一山集会,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罪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中旬,南城县妇女天足委员会成立,提倡妇女放脚,禁止蓄婢。
   6月,国民党发动清党。
   8月,“八一”起义革命军南下,途经县西部边境地区。
   10月,国民党当局成立“南城清乡善后委员会”(后改称挨户团),残酷镇压革命人士和工农群众。
   民国17年(1928年) 春,成立县靖卫团。
   5月,上唐镇奸商将大量粮食偷运出境,牟取暴利,镇民愤起斗争,截获一批待运粮食,赶走前来镇压的县保安队。
   7月,中共临川县委遭到破坏,宁元勋不幸被捕,英勇牺牲。
   8月,中央临川县委恢复,并在金溪左坊营成立中共金溪支部,金溪支部成立后,很快在南城黄狮渡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黄狮渡党小组。
   民国18年(1929年) 奉令设区公所。全县分设六个区。
   夏,南城县靖卫团改编为县警察队。
   6月,廖东海由赣东北至金(溪)、南(城)、资(溪)三县交界地区开展革命活动。
   民国19年(1930年) 春,中共黄狮渡党支部遭到敌人破坏。
   9月24日,红12军军长罗炳辉率红军攻占县城。7天后撤离。
   民国20年(1931年) 春,蒋介石抵县驻天一山行营,策划“剿共”。
   6月27日,红军彭德怀部2000余人在硝石与国民党第六路军许克祥、毛炳文两师激战后,向广东转移。
   7月,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抵南城指挥“剿共”。同日,成立江西党政委员会南城区分会。次年1月,改区分会为专员公署。
   特大洪水。
   9月,成立县筑路委员会,修建南城至临川公路,翌年4月通车。同时,征发民工修建北关外飞机场。
   12月,设立南城县立医院。
   民国21年(1932年) 1月,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南城。
   8月,南城至南丰公路通车。
   8月24日,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率红一方面军逼近城郊。因国民党集结重兵,且城防坚固,乃放弃攻城,移红军主力于南城、南丰、宜黄交界地区开展群众工作,伺机歼敌。
   10月,国民党政府封锁苏区,于县城及各区公所组织食盐火油公卖处,计口售盐。
   11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于渭水桥击溃进攻金溪的国民党军第23师李云杰部、24师许克祥部共七个团,歼敌千余人。
   民国22年(1933年) 1月4日至5月,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奇袭黄狮渡国民党守军第5师第13旅,活捉旅长周士达,毙、俘敌人各千余人,缴获大量枪枝弹药。
   8月,红五军团副军团长赵博生率领该部128、129及135团扼守黄狮渡长源庙一带,击退了国民党军周至柔师六个团兵力的轮番进攻,配合红军主力取得了“金溪战役”的重大胜利。赵博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11月,红五军团在黄狮渡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和军人大会。
   民国23年(1934年) 3月1日,金南特区苏维埃政权在南城的珀矸水口成立。下设水口、竹源、小竺等三个分区,辖19个乡(南城12个、资溪6个、金溪1个)。
   4月下旬,中共黎川县委决定在南城县境设立硝石区,辖八个乡。
   5月8日,红11军与进犯黎川、硝石之国民党军24师李团激战,击毙敌团长,全歼该团。
   6月20日,红军一方面军在新丰附近击溃国民党军第6师及24师各一团。
   8月,国民党第三路军“围剿”总指挥陈诚抵县,策划进攻苏区。
   同月,红一军团击溃驻里塔国民党军第八师两个团。
   9月2日,红军一部击败驻里塔国民党军毛炳文师一个团,占领里塔。
   25日,国民党军周浑元部占领硝石,并向黎川进攻,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本月下旬,中共茼赣省委决定扩大硝石区,设立建东县(县委设王坪)。并以原金南特区水口和竺源(第一、二分区)为基础设立金南县。
   10月9日至14日,红三军团强攻驻有重兵、设防坚固之硝石,战斗失利,伤亡甚重。
   25日,红军在洪门消灭国民党军79师一个团。
   11月1日,红一军团再攻硝石,不克。
   建东县、金南县相继失守。
   拓宽城内东西南北四街,并修建文庙公园。
   民国24年(1935年) 全省划为八个行政督察区,原第八区改为第七区,辖南城、南丰、黎川、光泽、资溪、金溪、临川、崇仁、宜黄、乐安、东乡11县。
   民国25年(1936年) 设立县禁烟分会。
   民国26年(1937年) 设立南城团管区,恢复征兵制,县政府增设第五科(亦名军事科)承办兵役。
   南抚师管区司令部设本县株良。
   “七·七”事变后,成立人民自卫队,县称总队,区称区队。
   奉令禁止使用银元,通用纸币(法币)。
   民国27年(1938年) 成立南城人民抗敌后援会。
   秋季,私立心远中学、洪都中学在南城设立分校,私立江西中学由南昌迁至南城玄妙观。
   民国28年(1939年) 县警察队改为警察局,并附设戒烟(鸦片)所。
   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南城分团筹备处。
   秋季,设立南城县立中学。
   自本年起,物价日益上涨。
   民国29年(1940年) 由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南城妇女指导处,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演戏、捐献、慰问前线抗日战士。
   4月,心远中学进步学生掀起学潮,抗议当局向学校派遣特务。
   民国30年(1941年) 3月3日,日机27架轰炸县城,炸死炸伤居民千余人,炸毁房屋400多幢。
   11月14日,日机9架复炸县城,炸毁西街、天一山、府背等处大片房屋,并炸塌万年桥东段四、七两拱。
   民国51年(1942年) 6月上旬,为了阻止日军追击,国民党军队炸毁太平桥西段二、三拱。
   中旬,日军师团长田孝行率兵两千余人,由宜黄分三路侵袭南城。县城失陷前,第七专员公署迁黎川,县政府迁上唐镇。12日县城失陷,日寇盘踞一月,淫掳烧杀,无恶不作,撤退时,将城内房屋焚毁殆尽。
   7月9日,日寇田孝行部向临川撤退,县城收复(日本投降后,田孝行被缉获,送徐州审判)。
   冬,修复万年桥、太平桥。
   民国32年,(1943年) 12月,裁撤各区署,全县划为29个乡镇,旋减为27个乡镇。
   民国55年(1944年) 南城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6月,鼠疫流行。
   民国54年(1945年) 8月,日本投降,民众欢腾。9月,县城举行盛大火炬游行。
   12月,成立第一届县参议会。
   民国55年(1946年) 1月,鼠疫又流行。
   4月,省善后救济分署第七工作队抵县发放救济物资,但多为官吏鲸吞。
   6月,省派定本县33年同盟胜利公债六百三十万零二千元。
   10月,邓国珩、鄢克昌竞选国大代表。双方拉帮结派,激烈争夺。邓国珩取胜。
   民国36年(1947年) 4月,盱水上涨,冲毁新丰浮桥,溺死20余人。当局置若罔闻。
   同月,官绅李树德、喻筹九为牟取暴利.,偷运大批粮食出境,县城群众闻讯拦阻。县长杨大经令保警队开枪镇压,群情激愤,将船上粮食抢光。
   全县乡镇重新划为16个乡、3个镇、172个保。
   民国57年(1948年) 2月,国民党成立南城“勘乱建国动员委员会”,从事反共反人民活动。
   民国38年(1949年) 春,恢复区制,全县设六个区。
   3月,国民党胡琏18军窜至本县补充整编。县政府以“一甲一兵”的定额,强征壮丁。
   4月,国民党军为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南城,毁万年桥东段四、七两拱。
   二、南城解放至1985年 1949年 5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4军40师某部解放南城。在攻城战斗中,该师461团一营三连战士何二俚、宁有文于太平桥英勇牺牲。
   11日,南城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接管政权。
   6月,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成立。21日,周泰率南下工作团江西分团第二大队部分队员来县开辟工作,筹建党政组织。
   7月1日,中共南城县委员会成立。
   同日,南城县人民政府成立。二野驻县部队、工作队员及群众2000余人在小校场集会,热烈庆祝,王华县长作重要讲话。次日,二野驻县部队奉命继续向西南进军。
   全县划六个区,设区政府,废除保甲制度。
   前方军队和城市居民急需大批粮食,工作队员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开展征粮、借粮工作。
   县公安局成立。
   中旬,第四野战军48军161师481团驻县。
   军管会通告私藏武器者,限期自动报缴。
   8月,481团调往上饶,161师483团驻县剿匪。
   县委发布剿匪通令。下旬,剿匪取得决定性胜利。
   县委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城县大队成立。
   9月,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
   县境匪患基本肃清,共计消灭、瓦解土匪千余人,缴获枪枝1100余枝。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欢庆;中央人民政府通令全国改用公元纪年。
   全县开展拥护人民币发行、禁止银元流通的斗争。
   南城县总工会成立。
   11月,南城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城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八堡堤防洪工程动工。
   12月,全县人民积极行动,支援前线。赶制军鞋3900余双,缴交公粮200余万斤,柴草70余万斤。
   1950年 2月,全县各界人民踊跃认购中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3月,南城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4月,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
   同月,遵照党中央指示,全县各级党组织普遍进行整风,克服党内首先是领导干部内存在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同年冬,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城内工商业者召开会议,成立县工商业联合筹备会。
   7月,南城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县委派出工作队首先在二区万坊、七区蔡王殿进行土改试点,并决定分两期进行面上土改:1950年12月至1951年3月,在上唐、徐家和硝石三个区进行;1951年4月至7月,在三区株良进行。
   9月,南城县人民法院成立。
   10月,从本月起至次年春,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1月,全县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
   1951年 4月,全县近7万名群众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
   5月1日,城乡七万多名群众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示威游行。
   6月,各界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捐献飞机大炮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活动,共募集款额9.43亿元(旧人民币)。
   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城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7月,南城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城镇开展民主改革运动。
   全县土地改革运动从上年七月开始,至本月胜利结束。共没收地主土地199310亩,耕牛2605头,以及大量农具、房屋、家具、稻谷、布匹等。10万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近20万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9月,组织100余人的土改工作队,由县委领导人带队到南丰县五、六区帮助开展土改工作。
   11月,全县分期分批开展土改复查。第一期在36个乡进行;第二期在49个乡进行。次年3月土改复查全面结束。
   花楼下农民余兴发带领七户农民建立南城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2年 1月,开展“三反”(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即: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运动至8月份胜利结束。
   天主教徒开展以“自治、自传、自养”为内容的“三自革新”运动,驱逐了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帝国主义分子。
   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某分团、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某分团抵县,向各界人民报告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反对美帝侵略的英勇事迹。
   5月,属金溪县的黄狮及其附近l4个自然村划归南城管辖。
   9月,开展司法改革运动,批判旧法观点,树立新法观点。
   11月,全县推行速成识字法,开展扫盲运动。
   12月,据统计,全县工农业产值达2496万元,比1949年增长82.7%,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80.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83.1%,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胜利完成。
   1955年 2月,南城县航运工作委员会成立,水上民主改革开始。
   5月,县、乡(镇)成立普选委员会。普选开始,全县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忡圣权利。
   8月,万年桥修复工程开工后,于1955年2月竣工通车。
   11月,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接着对棉花和食油等物资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12月,全县各条战线掀起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活动持续近一年。
   至年底,全县互助组发展到799个,组织面占农户总数的50.9%。
   1954年 1月,花楼下、路东、泷油办起三个示范性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月,南城县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
   3月,南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县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召开。
   4月,南城县人民检察署成立。
   9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县兵役局。
   12月至年底,全县有13458户农民参加了互助组,1369户农民参加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5%以上的农民群众被组织起来。
   1955年 3月,县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改南城县人民政府为南城县人民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城县委员会成立。
   5月22日至25日,上唐区发生粮食事件,1000多人围攻区政府,波及9个乡。专区和县领导人前往平息,并查处首要分子。
   7月,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开展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运动,一些人受到株连。
   太平桥改建工程动工。11月底通车。
   8月,本县审干工作开始,至1957年底结束。
   11月,成立兵役委员会。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956年 1月,全县实现农业合作化,建立初级社423个,高级社46个,组织面占全县总农户的93%。
   2月,撤区并乡。全县原89个乡(镇)并为40个,其中,区级镇1个(城关镇),乡级镇2个(上唐镇、硝石镇),乡37个。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城镇1306名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组织面达97%。
   全县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批准1029户私营工商业为公私合营企业或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占私营工商业总户数的83.7%。
   县委成立肃反运动五人领导小组,各机关分期分批开展内部肃反。
   实行义务兵役制,全县首批80名青年光荣应征。
   4月,中国共产党南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6月,南城县有线广播站建立。
   8月,从本月27日至9月22日,全县分两批进行初级社转高级社的工作。至10月中旬,全县共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0个。入社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8.4%。
   南城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1960年改称科学技术协会)。
   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
   12月,南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主要指标。从1953年到195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22%,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1957年 1月,第一座小型示范水库徐家乡石溪水库建成。
   2月,恢复区建置,设万坊、株良、上唐、徐家、硝石五个区。
   3月,县委成立干部整编办公室,开展整编工作。
   7月,县委成立整风运动领导小组。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9月中旬,全面开展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到1958.年夏基本结束。全县64名知识分子、进步人士和党内外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0月,株良下坊水库动工兴建,当年完工,灌溉面积为1万亩。
   全县106名干部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
   11月,从本月中旬至次年四月,全县农村开展以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辨论,辨论结合先前开始的全党全民整风进行,围绕着农业生产“要不要跃进”、“能不能跃进”进行大鸣大放。在“反保守、反浪费”、“反官气、阔气、暮气、娇气和骄气”等口号下,重点批判了干部群众中所谓的“右倾保守”思想。从此,经济建设上的“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泛滥。
   12月,全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957年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10.9%,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8.8%。
   1958年 2月,全县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数万名农民不顾严寒雨雪在几百个水利工地上日夜奋战。
   南城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
   3月,县委制定“南城县农业五年发展规划”,不切实际地要求在1957年全县粮食亩产347斤、总产1.5亿斤的基础上,1958年达到总产4.1亿斤。
   国营洪门岭综合垦殖场建立。
   4月,全县城乡普遍开展除“四害”(苍蝇、老鼠、蚊子、麻雀)运动。
   5月,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月,全县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县委发出紧急指示,脱离实际地要求全年实现总产8亿斤,争取10亿斤,并提出“苦战三年,实现绿肥化、化肥化、基本实现机械化!”“三年消灭荒山!”“两年实现良种!”等冒进口号。
   7月,洪门、麻源两水库破土动工。
   8月,全县三万余干部群众被动员参加大炼钢铁运动。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全县建成土高炉347座,焖铁窑887个,挖出铁矿石近2万吨,烧木炭1.35万吨。但炼出的铁是废铁,无法利用。此外,在大炼钢铁中,一些古树和成片的森林被砍伐,一些金属文物被熔炼。
   9月,南城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上游人民公社成立,旋即改为株良人民公社。洪门水库施工中,发现明朝益庄王朱厚烨夫妇合葬墓,出土金凤冠等一批珍贵文物。
   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原19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龙湖、洪门、株良、万坊、徐家、上唐、城关七个人民公社。中旬,普遍实现公共食堂化。
   南城县民兵师成立。
   12月,中共南城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当年上报粮食总产比1957年增长2.7倍,达5.7亿斤。后经县统计部门核计,实际上只有12867万斤,低于1957年。
   1959年 1月,公私合营南城县针织厂成立。
   3月,本月至6月,贯彻党中央两次郑州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展整顿、巩固人民公社工作,将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5月,南城县档案馆成立。
   6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成立。
   8月,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全县开展“反右倾”斗争。
   9月,里塔徐坊水库动工修建,次年竣工,灌溉面积为1.47万亩。
   10月1日,全县隆重庆祝建国十周年。同日,南城县解放十周年经济建设展览馆揭幕。
   全县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开幕。
   县委重新成立整风领导小组,部署“反右倾”运动。运动后期有34名干部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严重右倾思想”、“资产阶级个人主义”。21人受到处理。
   开始修建盱江大道。
   中共南城县委党校成立。
   1960年 1月,县兵役局重新改为县人民武装部。
   23日,徐坊水库工地塌方压死六人,伤七人。
   2月,县委举行全委会,贯彻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省、地有关会议精神,重点研究布置继续开展“反右倾”斗争和实现1960年“更大、更全面跃进”等问题,再次规定了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要求全县大办县、社工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场等。
   4月,洪门水库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淹没硝石镇及附近63个自然村,48000多亩耕地,迁移人口18582人,移民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安置。此后,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该工程暂时“下马”。
   万坊公社武装部长孙俊德、县农机厂工人周水根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获得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等奖品。
   5月,在河东曾家坪修建南城革命烈士陵园。
   6月,中共南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10月,麻源水电站动工兴建。后于1962年4月建成,装机容量为200千瓦。
   县机械厂、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合并为县农业机械厂。
   12月,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61年 1月,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县委布置在农村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进行整风整社。
   县人民武装部、县公安局联合成立反空降、防暴乱指挥部。
   2月,国务院水利电力部第一副部长李葆华视察洪门水电工地,决定该工程由国家投资,重新“上马”。
   3月,县委派出“改造万坊公社三类社委员会”,进驻万坊公社进行整顿“三类社”(即民主革命不彻底、贫下中农没有真正掌权、生产没有搞上去的社)工作试点,并决定改组存在严重问题的万坊公社党委会和管理委员会。在面上整顿中,有的地方重新划分了阶级成份。
   4月,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再度开展大规模整社工作,取消社员个人消费品分配中的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缩小社队规模。全县划为26个公社,209个大队。10月又增划1个公社。
   6月,由于上年农业歉收,全县粮食与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群众以瓜菜代粮,浮肿病和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大量发生,健康水平下降。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出加强防病治病的指示。
   7月,徐家信用社评为先进单位,出席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财贸工作座谈会。
   9月,洪门公社的渡口大队、株良公社的湖边大队在发展养牛生产上,万坊公社在发展田塍豆种植上,庙前公社在发展池塘养鱼上;率先采取“包干到户,四六分成”(即在劳动成果分配‘上集体得40%,社员拿60%)的生产责任制,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县委及时发现和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在全县加以推广。
   12月,本年度,县委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决定给社员分配自留地,恢复集市贸易,在生产队一级实行自负盈亏,在劳动管理上推行“四定”(即定土地、定劳力、定农具、定耕牛)、“三包”(即包产、包工、包成本)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形势好转。
   1962年 1月,县委书记许勤和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金凯出席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3月,县委下发《关于实行分配大包干和改变基本核算单位意见》的文件,决定将人民公社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5月、6月,特大水灾。从5月下旬至7月初连降暴雨,山洪暴发,盱江五次发大水。6月28日,盱江水位超出195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全县有8500户受灾,损失粮食1098万斤,棉花1.9万斤,油料3万斤,冲坏水利工程设施875处,冲毁桥梁92座。洪水淹没盱江、黎河沿岸大片农田,当年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精神,对自1957年以来主要在“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干部开展甄别工作。
   县鱼种繁殖场鲢鱼孵化获得成功。
   7月,省委救灾工作组来县慰问和救济灾区群众: 修通黄狮至资溪边界公路,计7.48公里。
   8月,农业科技人员培育的当地优良品种“银粳晚”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成功,普遍增产10-15%,被华东地区兄弟省的部分地区引进、推广。
   10月,徐家公社湖东、刘湖、白洲、排头等七个生产大队因地制宜,开渠排水,改造近万亩低产湖田取得成功。县委于本月在湖东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介绍推广他们的经验,促进了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扩大了双季稻面积。
   1965年 1月,召开1962年度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评选庙前公社花楼下大队第四生产队出席华东地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县委召开全县党员干部大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文件。
   3月,全县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响应毛泽东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广泛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6月19日晚10时许,我空军部队在临川县东馆乡上空击落美制国民党军P2V型飞机一架,县委连夜组织民兵在界山岭一带协助搜山。
   县委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到庙前、清源等地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
   7月,从中旬至10月上旬连续干旱,晚稻减产二成以上。
   10月,第五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举行第二届全县体育运动会。
   1964年 1月,县人民委员会向各公社下拨自然灾害救济款。
   2月,从17日起灾害性冰雪天气持续一周。
   3月,开展“学习解放军,实现革命化”的比、学、赶、帮运动。
   4月,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进行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县共36683户,153738人。其中:男76834人,女76904人;非农业人口27988人。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字一二七部队来县帮助地方调运粮食,至次年5月撤走。
   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十条》修正草案的有关规定,按照上级的指示,从本月起至1965年,全县抽调4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到临川和黎川两县搞农村社教。
   12月,自1959年起到本年底,先后五批给42名“右派”分子摘帽。
   1965年 4月,召开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成立南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9日,珀开、浔溪、小竺、大源、庙前等地遭雹灾。
   本月连续20多天阴雨低温,烂秧损失稻种63万余斤。
   7月,全县普遍推广水稻矮杆良种,主要品种有矮脚南特号、江矮早、广解9号、广解607号、珍珠矮等,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9月,大面积推广从上海地区引进的“胜利52”油菜,使油菜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
   10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全县划为16个公社。
   12月,经过三年经济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本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22.57万元,比1962年增长36.7%,比建国后工农业生产最好年份1957年增长16.5% 1966年 4月,第六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月,文化教育系统开始批判所谓的文艺界、教育界“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
   6月,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月底,派工作组进驻南城中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文化馆、剧团等单位。
   9月,县城学生上街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十柱坊”等一批文物被捣毁,大量的古籍图书被焚烧。破“四旧”中出现抄家风,“地富反坏右分子”(即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以及不少被认为有历史问题的人被抄家。
   月底,第一批师生280余人赴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0月,县委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
   11月,县委书记许勤出席国务院召开的南方十三省(市)农村工作座谈会。
   南城中学、共大南城分校等学校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并开始外出串联。
   12月,县城开始出现“炮打司令部”、“火烧县委”的大字报。各单位的群众组织纷纷成立,搞乱了各级党政组织,破坏了生产与工作秩序。
   1967年 1月,各单位群众组织相继夺权,许多领导干部因被污蔑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而受到残酷斗争。全县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状态。
   2月,县人民武装部奉命“支左”(即支持所谓“左派革命群众”),军队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
   3月,由县人民武装部出面组织成立“南城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下设农业、工交、财贸三个组和一个办公室。
   4月,江西的群众组织分裂成对立的两大派。南城群众组织相应分成两派。
   5月,从本月起至7月,两派组织相互辩论、冲突、围攻以至发生武斗事件。全县呈无政府状态。
   6月,山洪暴发。暴雨引起山体滑坡,冲毁大水源、石磺等地的许多房屋,死40余人,有的村庄房屋全被冲毁,造成的损失是解放后最大的一次。
   7月7日,对立的两派群众组织在洪门水库溢洪道大坝武装对峙,发生枪战,4人死亡。
   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字611部队65分队奉命进驻洪门水库工地执行“支左”任务。
   8月26日,驻省空军飞机在县城上空飘散“中央六条”(即《中共中央处理江西问题的若干决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6011“支左”部队《告抚州人民书》。
   10月,南城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
   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字603部队奉命接替611部队驻县执行“支左”任务。
   1968年 1月,成立南城县“三查”(即所谓查叛徒、特务,查顽固不化的走资派,查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和一切反革命分子)运动领导小组。全县开展“三查”运动,又一批人受到打击。
   2月16日,南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5月15日,包括原县委主要领导人和许多中层干部在内的五百余人被当成“三查”对象、视为“牛鬼蛇神”而押上大街游斗。
   在“三查”运动中,全县有1370人被揪斗,因“逼供信”而造成一些人非正常死亡。
   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学兴国、赶兴国誓师大会,全县普遍开展“三忠于”(即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即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活动。
   8月,县城首批知识青年533人下放农村。自此至1979年,全县共安置下放知青4381人(其中来自上海、南昌、抚州等外地的知识青年2105人)。
   9月,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城乡学校及文化单位,领导上层建筑的所谓“斗、批、改”运动。
   10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学习河南灵宝县经验,县革委会机关及县属单位大规模地精简机构。
   县革委会举办“三查”对象集训队,历时8个月之久,违法逼供信,使一些无辜受审的干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有的人被迫害致死。
   288名干部下放农村。至1969年,全县共安置下放干部675名,其中由省地下放的干部339人。
   筹建上唐水泥厂。次年建成,年产能力3000吨。
   11月,扩社并队。将原16个公社、193个大队、1371个生产队并为7个公社、96个生产大队、827个生产队。
   1969年 2月,县革委会抽调工人和贫下中农400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老大难”单位,解决领导班子问题,深挖细找所谓的“阶级敌人”。
   4月,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张茂和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洪都机械厂一个车间由南昌迁至县城,改称国营南城红卫机械厂。
   城镇居民、工商业者、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及强制迁往农村监督劳动的“四类分子”共4010人下放农村劳动。
   洪门水电站建成,装机容量为3.75万千瓦。
   6月,特大洪水,盱江最高水位达70.69米。
   8月,县革委会成立政治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办公室等工作机构。
   10月,县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和布置紧急战备工作。
   1970年 2至4月,全县开展“一打三反”(即: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盗窃、反浪费)运动。查获纯属冤假错案的“现行反革命”案件70余起,经济案件数起。
   上海市长宁区1280名知识青年下放到南城县农村插队落户。
   5月,县化肥厂动工兴建。后于1972年5月试车成功,日产碳酸氢铵30吨。
   8月,被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迫害而下放东乡县劳动的中共中央委员王震来到上唐和徐家公社考察。
   恢复岳口、珀歼、里塔三个公社。
   10月,分批抽调4000民工组成“南城县民兵团”,由县、社领导人带队,赴永新县修筑井冈山铁路。
   11月,安置274名上海知识青年。
   1971年 2月下旬,中共山西省昔阳县委书记、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大寨代表团来到县城。
   3月,按照党中央部署,开展“批陈(伯达)整风”运动。
   国家投资在界山岭一带新造杉木林5000余亩。
   5月,中共南城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6月,省有关部门决定在登高山下建立地震台。
   10月,在广大群众中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文件,开始批林整风。
   12月,修建里塔至宜黄县边界公路,长14.37公里。
   1972年 1月28日,里塔发生火灾,烧毁国营商店仓库、邮电所、饭店、大队综合厂及民房21栋,61户受灾。
   5月,开始落实对原公私合营企业私方人员的政策。至1973年,全县82名原工商业者除一人已死亡外,其余全部收回城镇,安排工作或作退休处理。
   6月,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文件和全省县团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精神,彻底揭发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罪行,并联系江西实际,揭发批判原省委主要负责人的“严重方向路线错误”,还揭了县委“两条路线斗争盖子”。
   县革委会、县人武部联合成立“213”微波工程“206”站建站领导小组,该工程于次月破土动工。
   7月~9月,县委抽调400余名干部深入农村,纠正前几年“扩社并队”、“一平二调”的严重错误,并为“三查”处理不当的32名干部平反。
   11月,恢复县人民法院。
   恢复中共南城县委党校。
   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增设洪门、新丰、睦安、姑山、浔溪五个公社,并决定将红湖、上游、前进、东风、红旗五个公社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名称。
   1975年 4月,县委发出关于落实对敌斗争政策的文件,决定对1969年以来的假案错案、扩大化问题全面进行一次甄别。
   5月,根据省委、地委指示,县委决定纠正1968、1969年强行解散集体所有制单位、下放从业人员、破坏集体经济的严重错误,并给有关人员落实政策。
   6月,自本月起至10月中旬,结合批林整风开展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教育。
   8月,中共党员、县百货公司营业员元才容(女)出席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县抽调大批民工配合解放军部队铺设“210工程”地下电缆。
   12月,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
   1974年 1月,“批林批孔”(即批林彪及孔孟之道)运动开始。
   2月,批林批孔运动进入“联系实际揭本县、本单位路线斗争盖子”阶段,县城出现两个“反潮流”组织,县委正常工作难以开展。
   10月,入夏以来连续大旱,80天未下雨。
   12月,县委布置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要求联系各单位实际,开展两条路线、两条道路斗争,批判“资本主义”。
   全县粮食平均亩产807斤,首次突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1975年 1月,徐家公社白洲大队农民杨春发出席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2月,贯彻中央关于“整顿”的方针,全县混乱局面得到扭转。
   4月,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县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对理论问题的指示,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取消城镇集市贸易,造成居民买菜困难,不久被迫纠正。
   6月,县革委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晚婚和计划生育的通知》,要求把人口增长率由1974年的26.7‰下降到国务院规定的15‰以下。
   9月,县委书记王冶出席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南城被列入全国300个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之一。
   10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号召全县“大学大批促大干”(指学习大寨,批判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
   12月,全县6万名劳力投入农田基本建设,改港46条,长450里,开挖排水沟1070条,兴建中小水利工程198座(处)。
   全县大面积推广“杂优”水稻良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1976年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自发地以各种方式沉痛哀悼。
   县委传达中发(1975)22号、26号和(1976)2号文件,布置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注:“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划,为毛泽东批准的一次批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政治运动)。
   3月,从本月至9月,一些人趁“反击右倾翻案风”之机再一次围攻县党政领导人,党政工作受到严重干扰。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全县人民沉痛哀悼。
   8月,全县在一个月内向国家交售一万头生猪,支援唐山地震灾区。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逝世。18日,县城万余人在人民广场举行追悼大会,沉痛哀悼。
   10月6日,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13~14日城乡各地普遍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1977年 1月,全县开展揭批“四人帮”(即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群众运动。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会上,县委作了打好揭批“四人帮”三个战役的部署,并提出在两年内把本县建设成高标准的“大寨县”。
   全县6万多劳力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66.2万立方米,兴建水利工程246座(处),改造低产田15000亩,完成园田.化l万亩。
   5月,县委恢复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机构。
   6月,江西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联合授予南城县“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省委、省军区在南城召开民兵工作“三落实”现场经验交流会,历时9天。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顾问卢胜、省委书记黄知真和省军区负责同志亲临会议指导。19日,334名与会人员参观了南城民兵军事表演。
   7月,各单位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普遍开展“三大讲”活动(即:大讲“四人帮”横行时党受其害、国受其害、民受其害、身受其害的深仇大恨;大讲在“四人帮”横行时是否同“四人帮”作过斗争,作了哪些斗争;大讲向“四人帮”作斗争的经验教训),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
   8月,元才容再次赴京,出席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抚州师范南城分校建立(1980年10月更名为江西省南城师范学校)。
   11月,全国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恢复统考,本县2000余名青年踊跃报考。
   12月,南城跨入全国池塘养鱼平均亩产超百斤的先进行列,获国务院农林部嘉奖。
   1978年 1月,县委决定成立“一批两打”(即揭发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打击现行反革命,打击贪污盗窃)运动领导小组,全县开展“一批两打”运动。
   2月,杨春发再次赴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全县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
   5月,全县深入学习和宣传新时期总任务。
   县委为尚未摘帽的24名“右派分子”摘帽。
   8月,县人武部政委柳延文赴京,出席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会上南城被列入全国11个民兵工作先进县之一(江西仅1个)。
   江西省抚州地区卫生学校南城分校建立。
   首次用高炮施行人工降雨。
   10月,本省第一座低水头贯流式水电站——南城沙坪电站完成主体工程,并试机发电(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
   11月,中共中央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和副司令员朱绍清在江西省军区、抚州地委领导同志陪同下,来南城视察民兵工作,并观看洪门渡口、天井源民兵的射击、战术等军事表演。
   省轻化局、财政局拨款25万元,筹建南城县硫铁矿,并修通姑山公社所在地至矿区的公路。
   15日至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印度、巴基斯坦、巴西、越南、古巴等16国乡村教.育考察团,来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参观。
   12月,开始大规模地种植柑桔。
   本年度旱灾严重。全县减免农业税12万8千余元。
   1979年 1月,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县委召开南城县科学大会,号召向科学进军。
   抚州地区在徐家公社白洲大队进行农业机械化试点。
   2月,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全县农村普遍建立小段包工、定额记分、联产计酬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县“群英大会”召开。
   县委恢复统一战线工作部。
   3月,从龙湖公社划出严和片,成立严和公社。
   恢复县人民检察院。
   县城改装自动电话工程完成。
   4月,根据中共中央(1979)5号文件精神,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1819人被摘去地、富分子帽子。
   根据中共中央(1978)55号文件精神,对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的“右派分子”64人、“中右分子”27人、“反社会主义分子”32人全部予以改正,并作了妥善安置。此项工作于1981年底完成。
   县委大力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宣布为许勤等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冤屈的同志彻底平反。至年底,全县共为210人平反昭雪。
   6月,县委宣传部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会。
   8月,彭德怀元帅的夫人浦安修来县调查彭德怀当年指挥红三军团取得黄狮渡战斗胜利的史实。
   县电视差转台在登高山建成。
   9月,根据中共中央(1979)6号文件精神,县委为12名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10月,县革委会颁发《南城县计划生育奖惩暂行规定》。规定对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或只生两个孩子并采取长效节 育措施的育龄夫妇分别给予奖励和照顾;对已生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育龄夫妇,采取限制措施。
   县委恢复人民武装委员会。
   岳口公社西坑大队谢家生产队发生火灾,烧毁房屋105间,死1人,伤3人。
   恢复县科学技术协会。
   11月,大面积引进晚稻杂交优良品种获得成功。全县晚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500斤大关。
   12月,据统计,当年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亩产首次超千斤。
   1980年 2月,进一步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根据中央有关文件,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劳动者238人,占原工商业者的80.9%。
   国家贷款320万元扩建南城麻姑酒厂。
   3月,根据中共中央(1979)49号文件精神,中共南城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为在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斗争和错误处理的34名干部全部平反,撤销其处分,并恢复政治名誉。
   县委召开全县农业战线表模比富大会。
   7月,中共南城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撤销南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南城县人民政府。
   9月,成立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全面开展农业区划工作。
   成立县物价局。
   10月,成立县司法局。
   11月,成立《南城县志》编纂办公室,开始编纂新县志。
   1981年 1月,县自来水公司开始向县城居民供应自来水。
   3月,成立南城县经济委员会。
   4月,成立南城县农业委员会。
   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批转《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实行“奖一限二杜绝三”的政策,即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第二胎,坚决杜绝第三胎。
   7月,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月,开始将“文化大革命”期间非法查抄的财物归还本人。
   9月,成立县委政法委员会。
   10月,全县农村贯彻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1529个生产队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
   全县开展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责任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11月,成立县统计局和县广播事业局。
   12月,根据党的政策,开始将“文化大革命”中下放的城镇居民收回城镇,到1984年底共收回3865人,此项工作全部完成。
   1982年 1月,成立县基本建设委员会。
   2月,成立县委工业交通工作部。
   3月,县委成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领导小组,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走私贩私、行贿受贿、贪污和投机倒把等犯罪活动的斗争。
   县委成立“两案”审理领导小组,对涉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案件有牵连的人员问题开展复查工作。
   6月13日至18日,连降大雨,总降雨量达483毫米,加之上游的南丰、广昌也降大暴雨,致使河水猛涨,山洪暴发,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县委、县政府组织大批干部,迅速赶赴抗灾第一线,领导抗灾斗争。
   7月,按照全国统一的部署,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全县人口为241638人。其中男122608人,占人口总数的50.74%;女119030人,占49.26%。
   11月,全县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开展供销社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12月,召开全县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会议。
   南城黑猪与外地良种猪杂交、洪门水库库汊拦网养鱼两个科技项目获得成功,通过省级鉴定验收。
   从本年起,拨款全面整修城镇道路。到1984年底,县城主要街道和部分小巷(总长度为9464米),都铺设成水泥路面。
   成立县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1985年 1月~3月,先后召开全县林业、工交、教育、财贸和政法系统的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县文教局被评为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集体,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奖状。
   4月9日到28日,四次遭受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玻灾斗争。
   5月,县委成立清理分房领导小组,并作出关于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在建房分房中的歪风的决定。
   5月~6月,县信用社开展体制改革,把信用社办成集体经济组织。
   8月,依照中央部署,全县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从1983年8月至1986年底,组织了三次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战役。
   12月,县人民医院获得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证和奖旗。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8‰。
   南城被评为全省农业战线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1984年 2月,中共南城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南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召开全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
   3~5月,县委、县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撤销县委工交部和县政府农业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工业局,恢复县委农村工作部,广播事业局改为文化广播电视局。
   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设立乡人民政府和乡的经济组织(乡经济联合社)。
   划出原洪门公社的包坊、李敖、上乌石三个大队和原上唐公社的棠下、姑余、坊头三个大队,增设包坊乡。
   各级机构经过改革,改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向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新组成的县委常委、县政府和部、委、办、局、乡(镇)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原45.1岁下降到39.2岁,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原54人增至97人。
   3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二届一次教工代表大会,全国教育工会派员莅会指导。接着,全省教工代表会经验交流会在南城召开。
   自1982年以来,全县共集资287.9万元,兴建校舍43580平方米,全县集资办学成绩显著,受到教育部的表彰。
   兴建建昌镇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为2365平方米。
   6月,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8月,县一中两名学生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成立县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
   县属企业江西第二汽体压缩机厂率先实行招标承包,成为抚州地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第一家实行由个人承包的国营工业企业。
   9月,中共南城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10月,县华赣服装公司从西德引进的一条价值23万美元的服装生产线,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首次试车获得成功。
   化学工业部拨款126万元扩建县硫铁矿,使其年产能力达3万吨。
   发展、整理“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科研项目获得省科研成果四等奖。
   12月,成立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办公室。
   成立县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
   1985年 1月25日至28日,县委、县政府邀请40余名在南城工作过的老同志、南城籍在外地工作的知名人士、省方志界有关专家学者,来县参加为振兴南城经济筹谋献策暨审查《南城县志》大事记会议。
   2月,开始进行农村第二步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搞活农村经济。
   4月2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在省委副书记许勤的陪同下由赣南返回省城途中,在共大南城分校作短暂停留。
   县工商联恢复活动。
   洪门、上唐两乡改乡为镇。
   6月,根据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省委的统一布置,从本月起,开始县级整党。结合整党,还进行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
   7月,岳口乡长兴村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民兵营长朱应生和共青团员曾光明为抢救打井塌方遇难的安徽民工而英勇献身,被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省委、省军区分别授予朱应生“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民兵营长”的光荣称号。县委号召在全县开展向烈士学习活动。
   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省委书记万绍芬的陪同下,由瑞金出发途经南城作短暂停留。
   12月,撤销各乡经济联合社。
   本县县级整党结束。整党中还进行了清理“三种人”(“三种人”是指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和党员重新登记工作,全县9名核查、清理对象的问题全部查清。其中:2人定为“三种人”被开除党籍;1人在“两案”(即林彪、江清两个反革命集团案)审查中已作处理;3人定为犯严重错误,分别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留党察看处分;还有3人作了不予登记处理。
   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5762万元,比1978年增长近1倍;粮食总产量达40033.5万斤,突破4亿斤大关,亩产达1626斤。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