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命烈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2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革命烈士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7
摘要: 第一节革命烈士包括:卢春生、黄云椿、蔡菊圃、李页谷、余益善、余老四、蔡高兴、蔡钦祥、 詹谷存、周建屏等。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人物传 革命烈士

内容

第一节 革命烈士 卢春生 卢春生(1909~1930),又名平旺,别号“子青”,自号“青山少年”,左坊乡盘亭村人,金溪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卢春生4岁死了父亲,过继给伯父为嗣,在伯父的抚养下长大。16岁时从金溪县高等小学毕业,次年暑期,考入省立第七中学(校址在临川)。民国15年(1926),学校办纪念校刊,卢春生以时局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鲜明地提出要拯救农民、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的观点。文章刊出后,全校师生为之震动。
   民国15年暑假,卢春生回到金溪,在县城邀集一些青年学生组织尚志娱乐会,以娱乐活动为名,引导青年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同年11月,北伐军再次攻克南昌,抚州的革命声浪空前高涨。卢春生积极参加了禁烟、’禁娼、破除迷信等宣传活动。寒假期间,卢春生串连在抚州、南城、南昌等地读书回县的学生,在尚志娱乐会的基础上,组织金溪县学生联合会,公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举行街头演讲,排演进步话剧,与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紧密配合。
   金溪县学生联合会设在县城三陆祠,一天,一个叫黄咏虞的劣绅故意绕道前来窥察学生联合会的活动,被一学生发现,并告知卢春生。卢春生当即发动几十个同学追上去,将黄抓进三陆祠,令其跪在孙中山像前写悔过书,交待平日在乡间欺压群众、敲榨勒索、克扣长工工钱等罪恶,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
   12月底,卢春生与蔡菊圃等人到南昌、抚州,积极向上级反映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的大权掌握在县长何伯嘉为首的右派手里,阻碍着工农群众运动的情况,取得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的支持与帮助,来金溪改组了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由汪兆熊(又名汪子征)担任县党部常务委员,使左派力量在县党部内占了上风,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民国16年2月,卢春生在省立第八中学(由省立第七中学和第三师范合并而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临川县学生会支部负责人之一。
   三四月间,钟赤心在浒湾开展革命活动,组织金溪县总工会,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县支部,卢春生不但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而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同年春,金溪的左右派斗争更为激烈,以县长何伯嘉为首的右派,顽固对抗革命运动。5月间,江西省政府撤去何伯嘉县长职务,委派王秉钧(共产党员)接任县长。王秉钧由驻抚军官教育团某连党代表傅连璋率一连人马护送前来金溪接任。卢春生等亦随同回县,积极参加赶走县长何伯嘉、活捉并处决县靖卫团主任王瑜子的斗争。
   民国17年8月,卢春生初中毕业后,遵照中共临川县委的指示,不再升学,回金溪开展革命活动,首先在盘亭村发展党员5人,成立盘亭党小组。接着又与王兰庆在黄狮渡(今属南城县)发展党员7人,成立黄狮渡党小组,与周绍廉在枫林(属资溪县)发展党员6人,成立枫林党小组。10月,卢春生在盘亭召开会议,成立中共临川县委金溪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
   民国18年5月,党支部决定派员打入国民党政府内部开展革命活动。根据党支部的决定,卢春生担任县建设局局员、义务小学教员兼县靖卫团师爷,其他同志也都分别担任了公职。他们利用公开的身份,积极从事秘密活动。由于卢春生等人的积极工作,金溪党的组织迅速扩大,党员发展到100余人。7月,中共临川县委金溪区委成立,卢春生担任区委组织委员。
   同年10月,国民党当局派师长韦杵坐镇抚州“剿共”,韦杵在抚州组织“赣东清乡剿匪委员会”,并要各县组建分会。卢春生得知消息后,建议区委会派人主动向韦杵接洽,领回了“赣东清乡剿匪委员会金溪分会”的招牌,并派詹谷存、蔡菊圃等3人打入该会为成员,从而为进一步掌握武装力量,监视、控制敌人,保护自己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民国19年4月,中共金溪区委改选,卢春生担任区委书记兼组织委员。此时,全县有党员170余人。
   同年7月,中共临川县委遭敌破坏,卢春生为了争取主动打击敌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武装暴动问题,但由于区委成员意见不一,武装暴动未能举行。
   10月9日,卢春生因伯母病重回到盘亭,不幸误入敌人便衣警察魔爪之中,当即被解往县城,捆绑在县衙侧边的醉仙楼。次日,卢春生又被敌人以一个连队的人马押往抚州。在狱中,卢春生受尽了折磨和拷打,身体遭到严重的摧残,但每天仍坚持读书,写日记,并密写了11封信给狱外的同志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决不为淫威所屈”。12月25日下午3时左右,卢春生在抚州青风门外沙洲上壮烈牺牲。
   黄云椿 黄云椿(1901~1932),又名黄材林,黄通乡墩厚村人。出身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失学在家养猪学医,勤俭度日,常和贫苦工农一起谈心,目睹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心中愤愤不平。他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农民要打长工,一年辛辛苦苦到头还是落个空?” 中共枫林支部派饶秀堂来墩厚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黄云椿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于民国20年(1931)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黄云椿以办夜校为名进行地下革命斗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在墩厚成立党小组,担任小组长。不久,他建立了一支有12人的游击队,与恶霸都长金红春作斗争。同年冬,黄云椿化装小商贩前往赣东北开会,接受并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收缴枪支、子弹的任务。
   民国21年农历正月初九日,金红春与当地土豪陈世刚、黄炳斯勾结县长朱一民,带领一伙狗腿子将黄云椿诱捕到黄通,用扁担打,烟火熏,烧酒灌,烙铁烧,但黄云椿始终坚贞不屈。正月十九日,黄云椿壮烈牺牲在黄通榇山口。
   蔡菊圃 蔡菊圃(1879~1933),又名秉芳,对桥乡横源蔡家人。
   “五四”运动后,蔡菊圃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满当时社会,于民国13年(1924)6月参加了本县由新学界知识分子组织的益群学会,积极鼓动改造社会,发展教育,监视选举,振兴实业,内惩国贼,外抗强权,是一个有革命思想的进步青年。
   民国15年12月,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成立。蔡菊圃参加了国民党并担任农会代表。同月,蔡菊圃被派到武昌参加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县后召开“追悼赵醒侬烈士会”。会上,蔡菊圃亲写祭文,激昂演说。是时,县党部左派力量较弱,大权被以县长何伯嘉为首的右派势力所掌握。蔡菊圃协同卢春生到南昌和抚州向上级请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来金溪改组了临时县党部,蔡菊圃当上了县党部委员。从此,蔡菊圃和大家一道,积极参加赶走县长何伯嘉、枪毙靖卫团主任王瑜子、建立左派县政权等斗争。
   民国16年3月初,蔡菊圃列席参加了由方志敏主持召开的江西省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同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原县长何伯嘉卷土重来,蔡菊圃仍和卢春生、詹谷存等人,坚持地下革命斗争,在县城东门蔡家及左坊、横源一带向农民进行宣传,揭露蒋介石的叛变罪恶及金溪右派政权的阴谋,鼓动民众起来革命。
   民国17年8月,蔡菊圃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金溪最早的党组织——盘亭党小组中5个党员之一。
   民国18年5月,蔡菊圃受党支部的派遣,积极打入国民党政府内部任县财政局局员,利用这个合法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向年7月,中共临川县委金溪区委成立,蔡菊圃任区委宣传委员,并负责领导横源党小组的工作。当时,党的工作中心是发展党员,壮大武装力量,组织武装暴动。蔡菊圃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到县靖卫团任政治教员,协助詹谷存抓军事工作。同时,把自己租赁的詹家湾住宅作为区委进行开会活动的地点。
   民国19年10月,卢春生被捕后,蔡菊圃在农村与区委其他成员一道,积极设法营救卢春生;同时巡回于后车、田西、黄狮渡、枫林、里蔡源、桐坊、黄通、樟家源等处,绕道金资边界,纵贯一百余里,白天隐蔽,晚上活动,教育和鼓励党员继续坚持地下斗争。年底,卢春生壮烈就义后,形势险恶,无法栖身,蔡菊圃才被迫去上海。1933年在上海病逝。
   李页谷 李页谷(1910~1933),又名李忆堂,黄通乡上李村人,一生家境贫寒,终年为地主打长工。
   民国22年(1933年)4月,红军来到李的家乡。李页谷在红军革命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对当地的土豪进行了无情的斗争。黄通乡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李页谷被推荐为主席。
   同年,红军走后,当地土豪利用县政府“清乡”之机,勾结县保卫团,疯狂搜捕乡革命委员会成员。6月的一天,李页谷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押至上邓村祠堂,用棕绳捆在柱子上,剥去上衣,打得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敌人恶狠狠地说:“如不招出组织名单,就打死你”。李页谷大义凛然,怒目而视,愤然答道:“今天死了,20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我看你招不招”,土豪邓秋狗说着使用小刀在李页谷的两臂上割下了两块股肉,塞入李页谷的口中,强令吞下。李页谷将肉吐出踩在脚下,土豪邓秋狗又将李页谷的脚踢开,第二次将沾满泥沙的股肉塞入李页谷的口中,并惨无人道地用污水灌下。
   李页谷尽管受此惨刑,始终没有说出一个同志的名字。土豪见李页谷的意志坚强,便将他推到蟠龙庵边用枪杀害。
   余益善 余益善(1894~1933),双塘镇竹桥余家人。
   民国22年(1933)4月,红11军由周建屏率领攻克金溪县城后,在金溪东北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竹桥乡革命委员会再次成立,余益善担任了赤卫队长,积极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并和群众一道打土豪,分田地,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同年10月,红军从金溪作战略上的转移,县长朱一民组织“清乡”,形势急转直下,处境十分艰难,余益善带领赤卫队员转入地下斗争。
   11月某日,由于乡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余启南反水,骗取余益善回家,余益善踏入家门,朱一民的狗腿子就把门关上。余知道自己已上当受骗,立即走至厨房,持刀自卫,但寡不敌众,为了不落入敌人之手,遂操起菜刀自杀。妻子连忙抢过菜刀,却已被“清乡团”包围。余夺路走出,跳塘自尽,宁死不屈。不幸在塘中又被敌人抓起,英勇就义于双塘岗境外。
   余老四 余老四(1904—1933),原名何宁庭,芦河乡后车村人。有兄弟4个,他年纪最小,因家境贫寒,一出生就给余家当养子,以排行第四,因叫余老四。余老四懂事后,不愿给人家做养子,回到了后车。但不久,父亲为生活所迫上吊而死,余老四随母亲改嫁到邻村,由于继父对余不好,不久,余老四再次回到了后车村。
   民国16年(1927)冬,共产党员李毓春以教学为掩护来到珀歼、后车一带开展革命工作。在此期间,余老四经常到学校帮忙,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民国17年暑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国19年初夏,青黄不接,米贵如金,农民挣扎于死亡线上,而狠心的大土豪——何伯嘉,却把大批稻谷囤积居奇,准备外运牟取暴利。此时,南城小竺村党支部书记聂显书和副书记胥有福来到后车,发动群众开展“平仓”斗争。余老四一马当先,带动后车100多人拿起梭标、扁担,挑着谷箩,打开土豪何伯嘉的谷仓,分走稻谷500多担。何伯嘉不甘心失败,几天后带来县保卫团成员几十人,突然围住后车村,疯狂地打人、抓人,将余老四等10余人抓去,以“抢劫”的罪名加在余老四头上,由县政府“公审”余老四,企图杀一儆百。余老四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就在县法官将要宣布余老四的“罪状”时,聂显书带领的游击队60余人闹了法场。何伯嘉怕事态扩大,被迫将余老四等人放出,“平仓”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黄狮渡有个大土豪名叫王集,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余老四和几个同志商量,在一天晚上将他就地处决,并在去珀歼的路上张贴着“打倒国民党”、“抒倒土豪”、“贫困百姓团结起来”等标语。
   民国22年3月,后车乡苏维埃政府和党支部成立,余老四是苏维埃政府和党支部的委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余老四等人积极组织了后车游击队,配合金南特区游击队,向土豪开展了武装斗争和分田运动,杀死土豪10余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同年10月,红军离开金溪。后车乡苏维埃政府成员也同时转入地下斗争,这时地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收集枪支弹药支援金南县的游击队。余老四积极领导这一工作,并和另外两个青年在万坊亭子上拦住两个国民党军队士兵,一次就夺得步枪两支,手榴弹10个,子弹50来发。武器弹药收集以后,全部藏在余老四家里,再由余老四分批送给金南县游击队。
   在送武器、弹药时,余老四都用箩筐装好,在箩筐上面盖上米、糠等物作掩护,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从后车出发,经过珀玗、许坊到嵩市,交给来接头的游击队员。这就样,一连两次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第三次(11月13日)送子弹至南城珀玗时,不幸被敌人所捕。第二天,敌人以一个连的兵力,把余老四押送至资溪嵩市,敌人经过两天的审问,并用尽了各种刑罚,都不能使余老四招出游击队所在地和拾子弹的群众,于是在15日将余老四杀害。
   蔡高兴 蔡钦祥 蔡高兴(1901~1933),对桥乡横源村人。
   民国22年(1933)4月,红11军再次攻克金溪,先后在旸田、横源、陆坊、黄通、对桥等地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蔡高兴任畅田乡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员30余名,密切配合红军扩大红色游击区。
   旸田有个叫邓引仂的土豪,在国民党区公署工作,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群众对他恨之入骨。为了杀杀土豪们的威风,打消老百姓的顾虑,蔡高兴带领游击队将他捉住,又从他身上搜出国民党区公署的印章,更加激起群众的愤怒,于是将他处决,群众拍手称快。
   同年10月,红军从金溪作战略上的转移,只留下一部分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在山区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当时县长朱一民兼金、资、南、余、贵、东六县边区“剿共”副总指挥,勾结还乡豪绅流氓。组织“清乡”。陆坊、青田、峡山、黄通、孔坊、畅田、对桥等乡的游击队员30余人,被迫转入山区。蔡高兴在这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以英勇顽强的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挑起了革命的重担,担任这几乡的游击队长,带领他们在峡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鼓动群众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抓兵拉夫,反对土豪逼租逼债。这种艰苦的斗争,一直坚持到同年年底,最后由于邝金才、邝人才反水,蔡高兴在九龙窝被捕,敌人将他押解至横源,临刑时他毫无顾惧,刽子手张牙舞爪,大声嚎叫,要他站上刑场,他横眉冷对,怒目回斥:“站上去就站上去”。以视死如归的气慨壮烈牺牲于横源村背山上。
   其父蔡钦祥是横源村农会主席,积极领导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亦于同日惨死在敌人屠刀之下。父子二人,双双遇害。
   詹谷存 詹谷存(1896~1935),又名静斋,左坊乡詹家村人。民国15年(1926)在省立第三师范毕业,詹谷存目睹时艰,曾写文章痛斥当时教育的弊病,指出:“如不急谋普及民智之策,则所谓召集国民会议,求国民自决,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解决时局纠纷,皆属梦语”。同年12月,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成立,詹谷存参加了国民党,并为临时县党部七个成员之一。县党部改组后,继续担任委员。同时还参加了卢春生组织的金溪县学生联合会,主动编写剧本,街头排演,积极开展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宣传。
   民国16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詹谷存仍然坚持地下革命活动,民国17年8月,由卢春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受党的派遣,打入敌人内部,任县靖卫团主任。民国18年7月,中共临川县委金溪区委会成立,担任军事委员,并领导军事党小组工作。军事党小组有党员3人,掌握了县靖卫团步枪40余支,驳壳枪7支,准备配合武装暴动。同年10月,“赣东清乡剿匪委员会金溪分会”成立,詹谷存为该会成员。有一次,詹谷存奉令到贵溪鼓石逮捕共产党员蔡水祥,便有意慢行,当晚在对桥住宿,密派共产党员、靖卫团班长郑茂生,星夜赶赴鼓石通知蔡水祥逃走。但对极力反共的国民党忠实走狗郑启滋,詹谷存就说他是“共产党员”,伪装反共,把他抓起来枪毙,拔掉了这个眼中钉。
   民国19年年底,中共金溪区委遭敌破坏,詹谷存避难到湖南。民国21年11月,红军到金溪县时,詹谷存又从湖南潜归,参加邵式平所统率的部队,在闽赣边界活动,不幸在南城硝石被国民党政府军第5师所捕。民国24年在南城被敌杀害。
   周建屏 周建屏(1892~1938),原名宗尧,子炎,字兴唐,双塘镇左源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8月26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倘塘村。宣统元年(1909)入滇军,为表达自己救国救民的抱负,建立牢固的南疆屏障,即更名“建屏”。
   周建屏胆识过人,作战勇敢,在云南积极响应辛亥革命和护国起义,历任滇军班、排、连、营、团长。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次次革命的失败,严峻的现实和深刻的社会问题,使他看不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于是,民国12年(1923)9月失望地离开滇军,愤然返回江西老家金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蓬勃兴起的工农运动,唤起了他的报国之心。他想,我是行伍出身,能做些什么呢?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还是到军队去。民国14年,他到赣州北方政府控制下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后任师部少校参谋。民国15年7月,北伐军迅速进入湖南,周建屏被这种革命形势所鼓舞,他决然离开赣州,投奔国民革命军第三军。11月,随军攻克南昌。
   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在社会、在军队中的活动与蒋介石集团的所作所为,时刻在周建屏的心里惦量着、比较着。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出任南昌公安局长和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早在滇军时、周建屏就在朱德部下任过职,思想上受到朱德的影响,听说朱德来南昌,立即拜见了这位阔别多年的老上级,朱德同他讲述了国际国内的革命形势和工农革命的道理。在朱德的培育下,周建屏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增强了革命信心,于是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看到他的进步,从心里感到高兴,笑着说:“共产党人可是不能抽大烟的!”周建屏一听,毫不迟疑地甩掉烟枪,从此戒掉了鸦片烟。民国16年春,经朱德介绍,周建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第3军9师27团2营(任营长)调入军官教育团,实现了他一生中最富有意义的光辉转折。
   同年8月1日,周建屏参加南昌起义,起义胜利后,他告别妻子龚文卿,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部队被打散,他为了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躲避在汕头一座庙中,同年冬,他装扮成出家和尚,踏上了找党的征途,历经了艰辛,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党的组织。
   民国18年下半年,周建屏受党的委派,化名改装,前往弋横苏区,途经都昌县,他与中共都昌县委取得联系,并领导了8月23日的汪家墩武装起义,创造了赣东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9月底,周建屏进入苏区,历任红军团长、第10军军长,率领红军打了许多胜仗。方志敏称赞他用红军战斗的胜利推动了根据地的发展,“是创造红十军的一个主要领导者”。
   民国22年1月,红10军改编为红11军,周建屏继任军长。同月,率部开赴中央苏区、配合主力红军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军第四次“围剿”。3月,出席闽浙赣省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又当选为委员。不久,调中央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开始,周建屏提前结业,先任红19师师长,后任独立24师师长。民国23年2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
   红军主力长征后,周建屏率领独立24师留守中央根据地。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率部队爬山穿林,昼伏夜行,与敌周旋,尽量减少损失。并寻求战机打击敌人。民国24年1月,他战伤突发,在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潜往上海治疗。病愈后,于民国25年到达延安,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部长。民国26年8月,出席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同年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率部在平型关右侧担任主攻任务,重创日军坂垣师团。11月,又奉命和刘道生在滹沱河两岸开辟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12月23日,指挥部队进行温塘战斗,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在该区内,他们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改造乡村政权,收编了地方武装“联庄会”,几个月的时间,发展了相当于3个团的区队,粉碎了敌人数次“扫荡”和“蚕食”,使四分区后来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正当周建屏要为党为人民多作贡献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脊髓炎,因医治无效,于民国27年6月13日下午3时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病逝。同年,经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批准,以小觉镇为中心设建屏县(1958年撤销),以志纪念。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