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2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道教
分类号: B9
页数: 2
摘要: 道教传入金溪年代无考。建于唐天宝间的谷林观为金溪最早的道教庙宇,宋宣和元年改名翠微观,明洪武三十年道士严舆敬复修。清同治九年,全县共有道观19处:翠微观、延寿观、天堂观、留云观、长生观、望云观、下大源观、上大源观、严坊观、高仙观、修真观、基仙观、何岭观、长兴观、祈仙观、应真观、元妙观、望仙观、东岳观。道士的饮食、服饰与普通人一样,做道场时,则身穿法衣,头戴扎髻或方巾,手执拂尘,进表晚经,召神驱邪,超度亡灵,祈福禳灾,求安保泰。解放前,县民信奉道教不多。解放后,以道教为职业的道士、道姑多数改行,从事其他社会职业活动,以劳动所得为生活主要来源。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道教

内容

道教传入金溪年代无考。建于唐天宝间(742-756)的谷林观为金溪最早的道教庙宇,宋宣和元年(1119)改名翠微观,明洪武三十年(1397)道士严舆敬复修。清同治九年(1870),全县共有道观19处:翠微观、延寿观、天堂观、留云观、长生观、望云观、下大源观、上大源观、严坊观、高仙观、修真观、基仙观、何岭观、长兴观、祈仙观、应真观、元妙观、望仙观、东岳观。道士的饮食、服饰与普通人一样,做道场时,则身穿法衣,头戴扎髻或方巾,手执拂尘,进表晚经,召神驱邪,超度亡灵,祈福禳灾,求安保泰。
   解放前,县民信奉道教不多。解放前夕,全县仅有道士3人,道姑7人,以为死者超度亡魂作功德道场为主要生活来源。解放后,以道教为职业的道士、道姑多数改行,从事其他社会职业活动,以劳动所得为生活主要来源。至1959年,全县只有职业道士1人,道姑3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停止活动,1978年后恢复活动,至1985年,全县有职业道士6人。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